张德江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对民营经济对于一个地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有着深刻体会。他说:“无数实践证明,哪里的民营经济活跃,哪里的经济就发达,哪里的人民群众就富裕。”在他曾主政过的浙江和广东,非公经济比重均超过七成。“一有土壤就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是民营经济的生存法则。只要我们给民营经济创造适宜的土壤、阳光,民营经济就会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张德江强调要营造环境,切实促进民营经济新发展。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形势下,张德江敏锐地洞察到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他在今年3月参加全国两会浙江团分组审议时说:“民间资本是水,实体经济是田, 与其让水在地下暗流涌动,倒不如打一口井,给双方一个皆大欢喜的出口。”张德江还提醒浙江企业家不要被眼前利益迷惑,要把根留住,坚持做好实体企业。
今年3月到重庆主政后,他很快就进入新角色,明确提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开拓进取,重庆很快形成了良好局面。他到任不久,就专门召开发展民营经济大会,提出“到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5%”的发展目标。张德江数次邀请不同领域的民企代表召开座谈会,讨论政府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参会的多位代表称,政府如此低姿态问政民企,已是多年未见。
知青出身情系百姓
张德江1946年11月生于辽宁省台安县。1968年从吉林省长春市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罗子沟公社插队,属于被称为“老三届”的知识青年。 1972年到1975年,张德江在延边大学学习,后任延边大学朝鲜语系党总支副书记,1978年到1980年,他在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留学。
知青经历磨练了张德江吃苦耐劳的品格,也让他对基层有了更深的了解。张德江在农村插队时的一位老会计说,张德江是七队集体户的户长,在知青中很有威望,有着当地青年都赶不上的吃苦劲头。由于表现出色,张德江成为当时100多名下乡知青中第一个入党的人。
1983年,37岁的张德江告别延边大学副校长的职务步入政坛,担任吉林省延吉市委副书记,后升任延边州委副书记。1986年,他上调北京,任民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在基层锻链多年,张德江深知民间疾苦,对老百姓怀有深厚感情。任职民政部副部长期间,张德江经常深入各地扶贫救灾,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他说,民政工作是社会管理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做好了,就能为改革开放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在国务院工作期间,他积极推动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至目前,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张德江曾在一次广东省委全会上放出三句硬话,要求征地手续不齐全的、没有与农民达成补偿协议的、征地款没有到农民手里的项目,不能开工,受到广东老百姓的普遍赞许。官方媒体评价,张德江硬话背后的硬道理,就是执政为民的理念、依法行政的守法意识、公开透明的行政方式。
张德江担任过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对人大工作高度重视。他说:“社会主义经济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定是法治社会。”任广东省委书记时,张德江在全国两会上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不仅经济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文明法治环境也要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