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习近平都十分重视对外交往工作,广交国际朋友。在地方工作期间,他已访问过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待过许多外国来宾。到中央工作后,他也总是尽可能多地会见来访的外国客人,并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访问了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世界各国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和友好交流。
他真诚坦率地向外国各界人士介绍中国人民怎样看待自己的国家,怎样看待当今世界,同时非常乐于听取对方意见,了解对方想法。许多和习近平接触过的外国政要认为,他是一位自信、务实、睿智、友善的领导人。
习近平经常对外国各界人士说,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共同发展的宝贵机遇和广阔空间,彼此要在相互尊重、务实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012年7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世界和平论坛”上,他进一步指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他在访问新加坡会见李光耀时指出,国强未必称霸,中国会把和平发展道路、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永远不称霸的宣示和承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们要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这是习近平在历次出访中反复传递的信息。
2012年5天的美国之行,习近平出席了27场活动,同奥巴马等政界人士和经济界、民间等各方人士进行了全方位交流互动。只要中美双方始终抓住共同利益这一主线,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大国之间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道路——他对中美关系的殷殷期许,引起了美国各界积极反响。他在近日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强调,中美之间要积累正能量。
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传递了中国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一对大国关系,中俄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他出席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开幕式,并同俄各党派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进一步充实了中俄关系内涵。
习近平认为,巩固和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南非,习近平出席中南双边委员会第四次全会,同南方共同描绘双边合作的美好前景。他在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0周年研讨会上强调,“要讲感情,讲危难之中见真情”。他在访问沙特演讲时指出,一个更加繁荣开放的中国,必将为中东、海湾地区国家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他在访问智利演讲中倡议,中国和拉美地区要努力在政治、经济、人文、国际事务4个方面成为好伙伴,并描绘了中拉关系下一个10年的发展蓝图。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