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明知是"假记者"敲诈 企业为何不敢揭穿


时间:2012-05-16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一手拿着问题材料,一手索要采访经费,明知其为“假记者”却不敢揭穿,只因担心“问题”被捅出去麻烦更大。“真记者”来了一通正常采访,末了要起“赞助费”,有心拒却又得罪不起,只因害怕被“惦记”上了将来专挑毛病。“假记者”不敢较真、“真记者”得罪不起,这是一些地方、单位、企业屡屡选择“破财免灾”时的无奈心态。

    无论是“假记者”冒名敲诈,还是“真记者”以权谋私,都是赤裸裸的“新闻敲诈”,拿捏的正是上述“两怕”心理。然而,不管被采访对象有无问题,这种“新闻敲诈”都是在借用媒体采访报道权力来获取利益,其实质已经进入敲诈、勒索、要挟的违法犯罪范畴。如果任由“新闻敲诈”存在甚至蔓延,则不仅破坏媒体采访环境,损害媒体公信,还会污染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障碍。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等三部委联合印发通知,从15日开始在全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的专项行动,目的就是通过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肃规范新闻采访活动,形成抵制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的媒体环境和社会氛围。去伪而存真,严惩“假记者”玷污媒体和记者名誉的行为,媒体正常采访报道才更有力量。同时,正人先正己,媒体记者恪守公道公正,媒体报道也才有公信力和影响力。(梅纯)



来源:人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