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在操作挤牛奶设备
在吆喝声中,一头头黑白花奶牛踱步进入宽敞明亮的挤奶厅,按顺序排列,“自觉”地找到自已的位置,安静地呆在那里,等待挤奶……在乌鲁木齐最大的奶牛养殖合作社易兴富民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这是每天习以为常的一幕。但对消费者而言,这却是饮用奶安全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奶源安全可靠
12月20日,乌鲁木齐天空暂别雪雾,开始放晴。在合作社的养殖场内,一群群奶牛站在雪地上悠闲地反刍。这里有400多头奶牛,每天产3吨多鲜奶,销往蒙牛、新天润等当地的乳品企业。
起点高、规模大、标准高的奶牛养殖新模式出现,促进了奶牛养殖向集约化方向迈进,市政府正采取措施推进奶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我们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确保了鲜奶的质量安全。”合作社法人代表周文军称,“挤奶厅有一套挤奶设备,挤到奶瓶里的牛奶和空气不接触,通过管道进入隔壁的制冷罐。最大限度减少了与细菌接触的可能。”
“以前散养的时候,客户嫌牛奶少不来收购,有时候质量还不达标。在合作社,实行统一饲养、统一免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机械化挤奶,还免去了饲养、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麻烦,对合作成员来说,如期得到分红,省力还赚钱。”
2010年,周文军联合其它几个股东投资180多万元人民币,租下了一个废弃的奶牛场,添置更新了挤奶设备。“这里有190亩地,挤奶厅里可以供48头奶牛同时挤奶,为了鼓励我们发展,当时政府还补贴了20万元”。

现代化挤牛奶车间
散养户得到了实惠
养殖户进入合作社的形式多样,既可以把牛寄养在这里,当“甩手掌柜”,每年仅收取红利;也可留下来饲养自已的奶牛,把牛奶交给合作社;还可以连人带牛一起进来,人在合作社干活,可以领工资。结果都是提高了牛奶的品质,稳定了产量,和企业签订合同也有了话语权,合作社和农户实现了双赢。
农户王建国告诉记者,他是从2003年开始养牛。那时养了5头牛,牛奶常常因卖不掉而被倒掉,他很心疼。听说要组建合作社,王建国第一个报名参加了。他说,他是以半脱的形式加入,牛由自己养,牛奶统一挤,统一销售,个人不用考虑市场的变动,每个月等着拿钱就行了。目前,王建国还养了20头牛,收入可观。
来源: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