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重庆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的扶贫新产业


时间:2012-12-21  来源:重庆日报 点击:
武隆木根村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后面貌大变样。武隆木根村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后面貌大变样。

  3年前,我市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溪镇长潭村、黔江区冯家街道渔滩社区启动以避暑纳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试点,而今这两个昔日的贫困村(社区)双双“变身”为“生态水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3年来,我市将170个高山贫困村打造成避暑纳凉接待点,参与接待农户达9554户;今年7-10月接待游客近556万人次,旅游收入17.7亿元。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前景灿烂的扶贫新产业。

  天时地利催生新产业

  去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曾编著《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上面列举了各种农产品的成本收益。其中水稻、小麦、玉米这三大粮食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为33.77%,生猪规模养殖平均利润率为11.97%,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乡村旅游的平均利润率达70%以上。

  “这是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原因。”市扶贫办产业处有关负责人坦言。

  另一方面,2010年我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居民消费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全面转变,休闲旅游渐成趋势。

  据调查,我市“两翼”地区有1600多个贫困村,其中600多个地处海拔800米以上,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而重庆夏季炎热,每年上百万人选择外出避暑,生态优势与刚性需求两相结合,促成了我市以避暑纳凉为切入点,发展乡村旅游。

  贫困农户吃上旅游饭

  记者近日在酉阳毛坝乡毛坝村农家书屋看见,三五成群的村民都在读书,或了解客房服务知识,或学习烹饪技巧。乡长彭蛟告诉记者,过去村民种地,操心的是自家事;现在从事旅游业,关心的是如何围绕游客需求来赚钱,这就需要他们学习,转变思想观念。

  农民思想观念在悄悄发生转变,新农村建设步伐也在加快——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贫困村,90%的农房和室内设施焕然一新,初步实现了人畜分离、人污分离。

  市扶贫办为我市发展乡村旅游设计的路径是,以贫困村为核心辐射周边山乡,最终实现片区开发。从目前情况看,这一趋势已逐渐显现:据对涪陵区武陵山乡武陵山村、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酉阳县后溪镇长潭村等地的抽样调查,乡村旅游项目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收入增幅分别达到24%、32%和63%。本村的土鸡、蔬菜一销而空,不少农户只能从邻村收购,价格水涨船高,推动了周边种养户的收入也大幅提高。

  在丰都县江池镇横梁村和忠县石子乡杨兴村,企业也兴致勃勃地介入乡村旅游。村民把土地、林地折算成股份流转给企业,每股为1万元,其中耕地每亩1万元,林地每两亩1万元,由企业统一修旅游设施,收入按比例分成,村民坐享其成。


来源:重庆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