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一号文件或涉及农业制度变革 或鼓励新型合作社


时间:2012-12-21  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击:
    农业经营体制谋变 新型合作社呼之欲出

  农地流转、农业机械、农资流通等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一号文件或涉及制度变革

  回顾上一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变革,时间应上溯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这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1979年,小岗村实现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1980年,邓小平在谈话中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1982年1月1日,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广大农村地区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率逐步提高,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农业需要由一亩三分地式的生产转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转变,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单位产出。近几年的一号文件主要聚焦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科技含量等方面。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近几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提升“硬件”水平,而2013年的一号文件应当涉及到更深层次的“软件”内容,也就是制度变革。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可以说触及到了“三农”问题的根本,应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或者说是鼓励发展新型合作社。

  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撰文指出,深刻理解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惠农政策有望增加新内涵

  对于合作社概念的理解,有专家指出,中国合作社的发展和合作社的意识培育长期以来落后于国际合作社运动的进展,面临着合作制重建的艰巨任务。

  1995年在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百年大会通过的《关于合作社界定的声明》指出,合作社是自愿联合起来的人们通过联合所有与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需求和抱负的自治联合体。

  学者唐宗焜对此进行了四点解释:首先,合作社是“自治联合体”,不是其他组织或机构的附属物;其次,自治联合体是人的联合;第三,人们自愿联合的目的是满足社员的各方面需求;第四,合作社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是法人治理结构。唐宗焜认为,“联合所有”保证了社员个人在合作社中的所有者权益,而不是在“共同所有”下对社员权益的侵犯;“民主控制”保证了社员通过民主程序对合作社的资本、经营决策和分配实施控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


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