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武汉农村改革新气象农民持股进城 兴农资本下乡(2)


时间:2012-12-21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资本下乡与产权聚合,种植养殖业规模化、企业化

  黄陂区六指街的武汉群益种植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了两个村3800亩土地,股民372人,主要发展花卉、苗木、茶园、有机蔬菜等绿色产业。“瞧这一棵小苗,买进来只要几百块,修剪成型两三年后,就变成盆景,可以卖几千块。”合作社的“小股东”、武汉群益绿色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先奎说。

  郑先奎是当地村民,靠房地产业发家致富。最近,他看中生态农业这个“朝阳产业”,投资数千万元回乡创业。过去他按一般土地经营权租借形式流转土地,今年,他主动按照“土地合作社”方式吸收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他这样的“大老板”只能持股49%,村民集体才是最大股东,持股51%,从而确保农民对土地的主导权。他受到的“限制”还很多,比如不能变更土地用途,必须符合农业土地利用规划,应优先吸收本地农民在合作社打工,在农村新小区建设中应适当出力,让利于民等。

  11月30日,正在挖土的农民杨国芬说:“过去种地很辛苦,现在不光坐着可以收租金,在公司打工一年还能挣1万多元工资。”

  让农业跳出“体内循环”,让更多外来资本下乡,才能使农业现代化大跨步前进。但资本下乡,必须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在资本与农民资源结合的土地合作社,以及各区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中,武汉市农业局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创新经营模式,保障农民利益。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9.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7%。

  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条件是“确权”。截至目前,武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率达99.5%,集体林权确权率达99%。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实地调查也已全面启动,2012年9个试点街(乡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率达到50%。

  武汉还初步建立了农村登记查询数据库总体框架。全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代理平台已经建成。这些基础性工作使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等各种资源资本化流动成为可能。


  推动农村产权流动,让农业项目融资不再难

  农业项目贷款难,是个老问题。武汉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曾深受其苦。2007年,该公司流转江夏区法泗镇珠琳村、法泗村、大路村土地2114.05亩,从事生态循环农业开发,两年间,银河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但项目建设资金缺口依然很大。“幸亏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业务,我们贷得1000万元,企业可算"起死回生"了。”公司董事长胡贤和兴奋地说。

  近年来,武汉大力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通过农交所开展交易鉴证、融资等一条龙服务。武汉市还推动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等为100多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98宗,贷款总额达7.44亿元。

  除了抵押融资,如何让农业资源变成资本真正流动起来,吸引更多形式的资本下乡?武汉农交所作为规范化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农业知识产权等九大类交易产品,农村产权交易累计达1099宗,涉及集体土地面积77.54万亩,交易金额达67亿元。

  农产品品牌、农业专利、农业新品种等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这些无形资产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目前,武汉市已培育了洪山菜薹、天种、周黑鸭等14个农业知名品牌。此外,武汉市还鼓励农业专家和技术农民以技术入股参加企业经营,允许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承包和入股,给骨干科技人员分配相应股份。全市已有100多家农业企业给科技人员配股和设定了配股条件,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