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林红梅 王立彬 徐博
我国目前有2.5亿多农民工工作、生活在城市,但却徘徊在城市大门之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伴随着全球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市民梦”距亿万农民还有多远?
“市民化”将有效促进城镇化
来自河南周口地区农村的高春爱,一家4口人已在广州工作和生活10多年了,但户口还在农村。高春爱的儿子今年26岁,从未想过回老家种地。资料显示,像他这样的“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我国农民工群体的近一半。高春爱家的4亩承包地一直由60多岁的公婆耕种。
推进城镇化所引发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的现实考验。中央党校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分析指出,我国城镇化水平为51%多,但由于农民“市民化”政策的滞后,致使我国城镇化水平比发达国家低20%至25%。
“市民化”将是促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加速器”。周天勇预测,未来30年,中国农村还将有4亿到5亿人口向城市转移。业内人士认为,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最大后劲,也将改变现有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
只有实现了农村人口“市民化”,才能放开捆绑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绳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教授指出,“市民化”才能将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出去,给农业现代化规模生产提供条件;才能为城市输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才能为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需求。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是“重要任务”,而且要“抓实抓好”。
“市民化”门槛卡在哪
高春爱一家是众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工群体的缩影。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78亿人,相当于城镇总人口的23%。
看不起病、工伤、失业、养老没有保障,是农民工融不进城市的第一道门槛。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公报显示,2011年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140万人,只占农民工总数的约六分之一。
看病也是如此。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时,跨制度、跨地区医保关系无法转移,无法异地就医结算,政府部门正在推进异地就医信息和医保资金的全国联网。
城市入学难、回原籍中考和高考等问题,是农民工迈不过去的第二道门槛。据统计,中国2.5亿多农民工背后,有超过1500万名的子女群体;高企的房价使农民工在城市里拥有一个能容纳一家老小的“家”遥不可及;而无法流动的户籍制度,成为把农民工屏蔽在城市之外的最坚实的一堵墙。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