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培奇 通讯员 孟新生
说起河南省邓州市构林镇官刘村的立体种养模式,村民刘德选还未开口就先笑了:“养鸡卖鸡蛋,鸡粪种葡萄,葡萄地套西瓜,卖完西瓜种萝卜,葡萄还没挂果呢,我的亩效益已经超过了3300元,等葡萄进入盛果期,亩均效益将超过1万元。”
养鸡,是官刘村的传统养殖项目,全村蛋鸡存栏30万只,养殖户80多户。“我养了3000多只鸡,每天卖300多斤鸡蛋,这段时间行情好,一天能赚400块钱呢。”刘德选说,他是2007年开始养鸡的,“多亏了村支书刘邦新,要不是他带个好头,我说啥也不敢养。”
刘邦新介绍,2000年前后,村里就有人养鸡,存栏量也就是一两千只,但鸡蛋很不好卖,养殖户老是推着三轮车走村串户叫卖。到了2005年,受禽流感影响,全国的养鸡业行情整体萎靡。也就是这一年,刘邦新看准了蛋鸡市场的反弹潜力,果断发展养鸡业。2006年8月,4名村干部养的1万多只鸡进入产蛋高峰,鸡蛋价格也由2005年的2.2元/斤一路上扬,“两块六、两块八、三块二,一直涨到三块七,这一茬蛋鸡淘汰后,不仅收回了全部投入,每户还盈利了万把块钱。”
试养成功,给了刘邦新两点启发,一是养蛋鸡能挣钱;二是饲养规模越大,鸡蛋越好卖。现在全村的蛋鸡存栏量已经超过了30万只,“咱村的鸡蛋比别处贵1毛钱,客户要买还得提前预定。邓州、南阳、襄樊等地的客户几乎每天都要拉走好几车。”刘邦新说,最头疼的是鸡粪处理问题,虽然附近的种菜户也来收购,但不几天,鸡舍前的鸡粪就又积成了堆,尤其是夏天,气味难闻。
2011年,湖北荆州一家买鸡蛋的大户,不经意间跟刘邦新谈起了鸡粪处理问题。客户说,荆州的公安县种了很多葡萄,鸡粪是种葡萄的上等肥料,如果条件允许,打算投资建一个鸡粪处理厂,把鸡粪卖到公安县。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邦新说,如果可以引种葡萄,既消耗了鸡粪,又收了葡萄,一举两得。
在荆州客商的撮合下,刘邦新很快跟公安县葡萄种植合作社取得了联系。
今年春天,村里引种了11个品种600多亩葡萄,参与农户达90多户。“多引进几个品种,是为了比对哪些品种的适应性好,以后再发展的时候咱重点引种更适宜的品种。”
今年春天,刘德选引种了3.8亩地的葡萄,用了近30方鸡粪。为了不浪费地力,他在葡萄地里套种了西瓜,7月底西瓜卖完,一盘算,竟然卖了9000多块钱。8月初,西瓜腾完茬,又种上了萝卜,水肥到位的话,萝卜的亩产能达到1万多斤,即使是每斤1毛钱,一亩也能收入1000多元。
“明年,葡萄就能少量挂果了。”刘德选说,因为水肥到位,葡萄长势喜人,过些天就该修剪了。“明年,一亩地可以产1000多斤葡萄。”刘德选说,“明年主要还是长藤,不能多挂果,地里还能适量套种,到2013年规模挂果,再套种就不行了。”
进入盛果期的葡萄,亩均产量6000斤,早熟品种一斤卖到7块钱,大量的葡萄上市时,优质果一斤也能卖两三块,按80%的优质果算,亩均盈利1万元没一点问题。刘邦新说,看到葡萄的良好长势后,更多的村民开始报名发展葡萄,现在已经有百十户在他这里订购葡萄苗了,到明年,至少发展到1500亩。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