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原先的一批老企业,也正经历脱胎换骨式的转型。
传统制造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让老板电器成为国内油烟机行业的排头兵:售价5000多元的顶级电饭锅,每分钟可吸气18立方米的双劲芯油烟机功效超过国家标准33%……
余杭的传统当家产业——余杭家纺焕发出新活力。近年来,虽然因部分织造、印染企业外迁,企业数量从70多家减少到20多家,但由于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整个产业产值不降反升,年产值已达200多亿元。
杭州锦衣汇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云做了21年服装贴牌生产,利润越做越薄。今年,她痛下决心,腾出20亩厂房办起了服饰文化创意产业园。在锦衣汇的展示厅,叶海云指着1000多款样衣说,从衣料到款型设计,均出自墨潮、品象等15家驻园企业之手。叶海云开心地说,一腾一换之间,企业利润增加了10多倍。
撑起创新微支点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余杭专门组织干部和企业家到天津滨海新区学习考察。滨海新区与余杭有着紧邻大都市的相似条件,出人意料的是,这里除了大飞机、大石化等大项目,还有500多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今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3000亿元。滨海新区的成绩让余杭人怦然心动。
“孕育科技小巨人,余杭有条件。余杭是全国科技进步的先进区、示范区,科技进步综合指标在全省排第一。”区科技局局长马伟忠说。
“竞争战略之父”、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大量科技型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一个地区能否创造出“适宜创新的生态系统”。
营造这种“适宜创新的生态系统”,正是余杭培育科技小巨人的关键之举:
“雏鹰计划”对管理技术人员个人所得税按地方留存部分的50%给予奖励;对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50万元;对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的企业奖励300万元……
“我们还着手建立5A级评定机制,根据研发投入占销售投入的比例、新产品产出率等指标,将给予创新型企业不同的等级评定,配以扶持政策。”区经信局局长陈炳鑫说。
占地113平方公里的未来科技城在余杭已初具雏形。这一专门吸引、聚集海外高层次创业项目的大型孵化器,目前在孵项目包括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数学家丘成桐的美国几何信息公司等123个高精尖项目。“仅9月份,就有美国安进生物有限公司、IBM、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团等10批海外客商来洽谈合作。”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目前科技城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00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6名。未来科技城已成为引领余杭产业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今年前三季度,该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9.6%。
“除了政府主导的未来科技城,在政府带动下民资建设的孵化器已有杭州科孚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6家,孵化中的项目达67个。”马伟忠告诉记者,“在现有15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基础上,余杭未来5年内力争培育1000多家科技型企业。”
在这片适宜创新的土壤上,一个个科技小巨人茁壮成长。
在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企业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春风研发的650cc水冷发动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让大马力摩托有了强劲的‘中国心’。现在,春风研发人员比例超过20%,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0%以上……”
银都餐饮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去年销售额达4亿多元,近两年研发投入有3000多万元,不仅拥有国内市场20%的占有率,还打开了欧美市场的大门。董事长周俊杰高兴说,今年国庆节前又收获了俄罗斯的首笔大单。
东华链条已连续10年蝉联国内链条行业销售额第一,参与了国际链条行业4项标准的起草。在国际链条标准起草小组成员中,来自中国的5名专家就有3人来自东华链条。
……
今年前三季度,余杭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7.57亿元,同比增长15.6%,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34.4%,高出杭州全市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
科技小巨人的成长,为余杭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撑起了一个个创新微支点。今天的科技小巨人,就是明天的行业领头雁。
“产业余杭”的未来,值得期待!(徐峻 施晓义 邓崴 管哲晖 区委报道组 周锋)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