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千亩茶园里,茶农们正在对茶树进行冬季管护。
西部网讯(记者 彭芬)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12月15日,西部网记者随“十八大精神在三秦”采访团来到了汉中市宁强县,走进了茶园和香菇大棚,见证了宁强在探索生态农业之路上做出的努力。
茶叶好喝,茶园更美
在宁强县高寨子镇的玉皇观千亩茶园,一群茶农正忙着为茶树施肥,负责管理茶园的工作人员张汉玲告诉记者,这样的管护工作将从秋冬季节一直持续到明年的春天,到时候便能采摘到最新鲜的春茶。
“宁强这个地方是非常适合种茶的。”张汉玲说,宁强海拔超过800米,早晚温差较大,属于茶叶的优生区,她所在的千山茶业公司在宁强一共投资种植了2980亩茶园,其中玉皇观茶园占地1040亩,是整个汉中最大的茶园。
张汉玲告诉记者,除了汉中仙毫、宁强雀舌等本地茶叶,茶园里还引进了不少如安吉白茶这样的新品种,作为陕南茶叶的龙头企业,他们的茶叶因为质量优、口感好而大受消费者欢迎。
“我们的茶叶好喝,茶园风光也很美。”站在茶园里地势较高的地方往下看去,漫山遍野的绿色的确给人非常清新的感觉。张汉玲说,生态游这几年很受欢迎,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开发茶园观光旅游的项目。
“我们已经在茶园里修建了适合游客步行观光的便道,明年将开始修建观光农庄。”张汉玲介绍说,农庄建成以后将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项目,茶园将成为一个小型的休闲度假村,游客不仅可以漫步欣赏茶园风光,更可以亲手采茶炒茶。
“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都是宁强目前重点发展的产业,我们的茶园经济会是一个亮点。”当记者一行即将离开茶园的时候,千山茶业公司的经理成玮充满信心地说。
菇农刘海清说:“我们的香菇不愁销路。”
家家都在种香菇
和茶叶同样有名的,还有宁强的香菇。在汉源镇滴水铺村的食用菌示范园里,食用菌合作社的社长舒开红带记者参观了香菇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作为宁强县的农业骨干项目,仅滴水铺一个村的香菇生产规模就达到了150亩。
“2008年的大地震让很多农户损失惨重,灾后我们开始扶持村民们种植食用菌,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们村里的主导产业。”舒开红介绍说,村里几乎家家都在种香菇,平均每户种植两万多袋,最多的种植了五万袋。
“市场价一斤十块钱左右,我家种植了两万多袋,每年下来收入在七八万左右。”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的菇农刘海清告诉记者,合作社有统一的销售渠道,他们的香菇完全不愁销路。
“我们的香菇销往全国各地,南方的各大超市里基本上都有我们的代理商。”舒开红说,他们的香菇主打绿色和纯天然,以锯末和麸皮作为原料装袋,一方面能提升香菇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用完的废料还能作为燃料或者废料继续利用,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舒开红告诉记者,在栽培袋料香菇的同时,园区里还在不断引进高新生产技术和优质高产品种,“食用菌是最适合我们发展的项目,既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又能帮助农民增收。”
“生态农业是最好的选择”
据宁强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宁强县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尤其把生态农业放在了发展的首要位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来源: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