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家荡现代农业园区于今年3月通过了市政府的考核验收,现已成为嘉兴市首批‘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园区生态建设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昨天,湘家荡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湘家荡现代农业园区去年5月被省政府列为首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点之一,围绕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农业公司提出“三步走”战略,控制面源污染,着力优化园区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湘家荡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种植区实施“雪菜——大豆——晚稻”、“雪菜(或其他露地蔬菜)——晚稻”等水旱轮作粮经综合模式,通过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来调节农田生态系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改善土壤肥力和理化性质,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同时,建成园区雨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利用温室大棚屋面收集雨水,集中排放到水池循环净化,达到蔬菜、花卉浇灌标准后加以利用,从而减少污染、节约水源。
记者了解到,湘家荡拥有1927亩水域,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适合发展洁水生态养殖。在综合区内,农作物耕地排出的肥水注入湘家荡,湘家荡水域则通过放养花鲢、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及种植吸污类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再用于农作物灌溉,实现清洁循环用水,同时实现渔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我们也十分重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区域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得到基本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零事故。”该负责人称,今年10月,国土资源部杭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对湘家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出具了合格报告,向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申报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也有望于明年年初得到批复。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氮、磷等元素,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该负责人介绍说,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的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也更难以控制,而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
配合区域旅游度假产业的开发,湘家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由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变,最大限度减少使用农用化学品,在全面落实畜禽禁养政策的同时,采用养殖业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推进农牧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循环生态链。“我们与周边的养殖场或有机肥加工厂联手,由他们提供给我们农业所需要的有机肥,变废为宝,把污染变为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该负责人表示,正是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规范使用,才使得农业标准化生产得到有效推广。
在此基础上,湘家荡现代农业园区还积极跟进区域“两分两换”以及土地整理工作,完成土地拆迁率达到90%,通过人口集中、要素集约、产业集聚等手段,进一步推进土地的规模化利用,并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生活垃圾。
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