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梅花鹿安全越冬管理


时间:2012-12-13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点击:
 公鹿和母鹿从每年9月~11月配种结束后,便进入冬季的休养生息阶段。鹿在冬季虽然不生茸产仔,但却和下一年的生茸和产仔关系密切。冬季如果不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也就不会有夏季的高产。因此,搞好鹿的冬季饲养管理是提高养鹿经济效益和安全顺利越冬的重要一环。为此,根据目前各地养鹿的经验与做法,将有关鹿在冬季来临前的几项饲养管理技术重点介绍如下:

做好鹿舍的保温工作

鹿虽然不怕冷,但过冷的环境会消耗鹿体内的大量热能。为增加体热来御寒,鹿增加了食量,造成饲料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幼鹿和育成鹿对环境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如果冬季舍内过于阴冷,不但会影响鹿的生长发育,而且易导致鹿患感冒、肺炎,有的还会造成死亡。目前常用的保温措施是:

过冬前可在圈舍内的地面上铺放锯末,作为垫料,其好处是既能保温,又可吸附粪尿,便于搞好舍内环境卫生。

封堵鹿舍墙壁风孔,防止贼风侵袭。

冬天下雪后应及时清扫舍内外的积雪,既可保温,又可防止鹿滑倒造成骨折。

供给温热的饮水,傍晚要将槽内的剩水放净。

农户养鹿,可在舍门上挂上草帘、布帘、塑料布等用以保温。人工补充光照

补光的根据鹿类活体体重的增长,春夏要比秋冬快(冬季生长最慢)。这种自然生长规律延长了鹿的成熟时间,推迟了鹿的产茸时间。如果是肉用鹿,则使鹿肉的全年供应发生失衡,即春夏肉源充足,秋冬肉源紧缺。鹿类的季节性生长是自然形成的、内在的,与单纯的饲料供应无关,但与光照长短有关。据研究发现,在冬季的一昼夜里连续光照16小时,接着黑暗8小时,同时光照强度达250勒克斯~300勒克斯,如此有规律性地处理6周后,能使鹿在冬季加速生长,提高采食量,加快增重。

补光的必要性 我国地处温带,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短日照的冬季长达3个月~4个月。要用人工光源进行补充光照,使圈养鹿有连续16小时的光照时间。

补充光照的方法任何一种电灯均可作为一种光源,一般以白炽光灯泡为宜,要在距离地面上方1米高度(不是光源的正下方),测得光亮达250勒克斯~300勒克斯即可。通常是太阳下山后开灯,进行人工补充光照。当自然光照(日光)时间加入工光照时间达16小时时关灯。如果是阴天或连阴天气,需全天用人工光照来代替日照。

补充人工光照的效果采取人工补充光照,在国内很多鹿场都已见到了明显效果。据资料报道,对当年小公马鹿进行冬季补光试验证明,在6周的时间内,试验组日增重为330克,而不进行人工补光的对照组为152克左右,试验组为对照组的2.2倍。同时,试验组鹿的采食量增加,饲料利用率得到提高,鹿的被毛光亮,生茸时间又提前了5天~10天。冬季对鹿进行人工补光,对肉鹿和茸鹿都有好处,尤其是对育成鹿意义更大,它能促进鹿只成熟,提前产茸,从而增加经济效益。饲喂优质饲料

采取人工补充光照后,由于鹿的采食量增加,为此,对鹿必须提供优质足量的饲料,这样才可充分挖掘人工补光的潜力,达到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我国北方一些养鹿场,冬季多以玉米秸、豆秸青贮喂鹿,这样不仅不能满足补光后对饲料的需求,还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所以在饲料中最好补加苜蓿粉、胡萝卜或甜菜等优质饲料,用以满足鹿的生长发育和机体代谢的营养物质需要。

常见病防治

肠毒血症本病由魏氏梭菌引起,本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多发于膘情好的鹿,以全身毒血症、剧烈腹泻、肾软和胃肠重度出血为特征。北方多见于春秋季节,当天气骤然变化、突然更换青嫩饲料或大量喂给精料,都易诱发本病。本病病程急、死亡率高,有的见排血样水便,有的则未见任何明显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肌肉注射魏氏梭菌灭活苗,1年2次,每次5毫升进行预防。注苗后15天即可产生保护性免疫,持续6个月。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