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频遭暴力 心理阴影难解

检查时,强强害怕得号啕不止。 刘琳 摄
他5岁,却被幼儿园老师踢伤下体,导致16个小时无法排尿;他11岁,被亲生母亲挥刀砍伤双手面临终身残疾;他上小学六年级,因未完成作业被老师当众扒下裤子;幼儿园里的他们,有的是被老师提着双耳脚离地面疼得哇哇大哭,有的如倒栽葱一般被塞进垃圾桶成为笑料……受虐照片震惊全国。
儿童,暴力,这两个本不应该出现在一起的名词,如今,却随着一起起骇人听闻的伤害事件走进公众视线。
近日,一名两岁的甘肃男童小强强在西部儿童救助基金的帮助下,来京完成了第一次整形手术。今年7月,小强强在家附近独自玩耍时被陌生人带进了玉米地,歹徒将他的生殖器残忍割掉。
【事件】
12月3日上午不到10时,出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医院内的小强强和父母、以及陪同他一起来京的大伯,并没有引起周围人太多的关注——这里患者成群,楼道里的座椅上坐满了等候的人们。还不及成人大腿高的小强强,穿着一件天蓝色的羽绒服,头上戴着一顶可爱的护耳小毛线帽,爸爸刘双红和别人说话的工夫,稍不留意,小强强就会调皮地挣脱爸爸的手,开心地满楼道跑。
可是,这个爱笑的小强强背后却有一段令人心痛的故事。
残忍割掉生殖器
今年7月6日下午,在外打工的刘双红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说孩子出事了,让他赶紧赶往天水市人民医院。“强强是我们大儿子。当时电话里只是说他受伤了,但是听语气肯定事情不小。我和他妈妈打车就去了医院。”刘双红说,来到医院后,儿子大腿内侧的裤子上沾满了鲜血,孩子哭得已经没了声儿,只颤抖着嘴唇不停地抽噎着,小脸一片惨白。
送强强来医院的邻居告诉他们,“孩子的牛牛(生殖器)被人割掉了。”听了这话,强强妈一下瘫倒在地上起不来了,刘双红也一下子蒙了,完全不知所措。
在医生对强强进行伤口处理的间隙,刘双红这才得知了事情经过:当天午饭后,强强的爷爷开始磨镰刀,为下午下地干活做准备;奶奶弯在水池前正在洗锅。强强一个人在院子附近玩耍。当家人发现他不见后,爷爷奶奶并未意识到事情会有多严重,于是他们一边喊着孙子的名字,一边外出寻找。
但是,在找了几个孩子常去的地方后,都没有找到强强。就在他们焦急万分时,一位邻居抱着浑身是血的强强跑了过来。原来,在距离家五六分钟路程的玉米地里,这位邻居当时正在播撒化肥,他突然听见有孩子哇哇在哭的声音,跑过去看时,发现了强强身上沾满了鲜血,露出的生殖器血肉模糊,伤口还在不停地往外流着血。
由于伤势严重,医生建议刘双红迅速将孩子转送到技术力量更强的大医院治疗。于是,强强连夜被送往了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最后,经过5个小时的抢救,孩子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一见生人就躲闪
“乖,让伯伯看看伤口好吗?”12月3日上午10时,走进尿道下裂治疗中心李森恺教授的诊室后,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小强强突然安静了下来,一声不吭,两只小眼睛怯生生地瞅着李教授。
知道孩子有顾虑,李教授弯下腰,低下头,一边降低自己的目光,与强强温柔平视,一边用左手捂住了锋利的桌角。可是,小强强却丝毫没有买账的意思。爸爸抱着他,准备脱下他的裤子露出伤口给医生看。他看着医生,突然号啕大哭。“没办法,出了这事后,他都不肯给别人看。”折腾了一气,刘双红也没能把孩子的裤子脱下来。
西部儿童救助基金工作人员从包里掏出了棒棒糖和玩具。看到这两样,小强强终于停止了哭闹。刘双红将孩子的裤子往下扒了一点,李教授这才看到了孩子的伤口。
李森恺教授仔细看后表示,孩子的伤情比较乐观,受伤时生殖器没有被完全切掉,孩子年龄小,随着年龄增长还会发育,有生长机会,且睾丸没受到伤害,不会影响今后的夫妻生活及孕育后代。他建议做瘢痕松解术,以保证强强的正常发育。
听了专家的话,刘双红和妻子明显松了一口气。刘双红最担心的就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而且,刘双红至今都不明白,自己从来没得罪过什么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不幸?
西部儿童救助基金助医部的负责人介绍,来京前,强强花掉的手术费已经有五六万元了,孩子还需要进一步的治疗,这笔花费他们的家庭将难以承担。于是,西部儿童的工作人员帮助强强联系北京的医院,同时开通网上捐款渠道。目前,已筹集了10万元专项善款,用于强强的先期治疗。“目前孩子需要做四次阴茎延伸手术,总预算需要15万到20万元。每次间隔3到6个月,预算费用每次三四万元,所以,现在的治疗费用还有缺口。”
据了解,12月4日,强强入住医院整形外科病房。12月6日,进行了瘢痕松解手术。目前,强强恢复精神状态良好。
【虐童频频上演】
遭幼儿园老师踢伤下体
12月6日,甘肃兰州市民杜丽去位于雁西路的红黄兰幼儿园接5岁儿子峰峰(化名)回家,发现孩子不停地喊疼,走路非常艰难。杜丽立即脱下儿子的裤子,眼前的情形让她大吃一惊。儿子裤裆里全是血迹,儿子的生殖器处还不停地往外流血。在她的追问下,峰峰才说是幼儿园老师用脚踢的。
随后,杜丽把孩子送到兰大一院泌尿科,值班医生检查了伤情后,及时采取了消炎等处理,然后缝合了生殖器前端的伤口,共缝合3针。缝合后,在长达16个小时的时间里,小峰峰一直没有排尿,憋得孩子不停地哭。直到医生用了药,才及时让孩子排尿。事发后,这家幼儿园被责令停办。
未完成作业被当众扒裤
今年11月29日上午,一段题为《陕西子长县秀延小学六年级6班数学老师变态体罚学生》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视频中,一名男孩被强行摁在讲桌上并被脱掉了裤子。据证实,视频中的女子系子长县秀延小学教师郭小平,被脱裤子的男生是该校六年级学生高某。11月28日,郭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高某没有完成作业,因此做出了强脱学生裤子的不雅举动。自该事件发生后,男生高某情绪低落,显得极其自卑。涉事老师郭小平停薪停职,涉事学校校长倪生光被记大过,在全县开展师德整风大整顿。
虐童照片引发网友公愤
今年10月24日,浙江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教师颜艳红虐童照片被曝光。照片显示,颜艳红在该园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男童表情痛苦。随后,照片震惊全国,颜艳红也遭到众多网友声讨和“人肉”。10月25日,温岭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拘了颜艳红。11月5日,当地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该案需要补充侦查。温岭市公安局于11月5日依法向检察机关撤回案件,继续侦查。不过,就在大家都等待当地警方采取下一步行动时,11月16日,温岭公安官方微博称:“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女教师虐童事件经警方深入侦查,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认为涉案当事人颜艳红不构成犯罪,现依法撤销刑事案件,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十五日的处罚,羁押期限折抵行政拘留。”对于这个结果,被颜艳红揪住耳朵的男童的妈妈君燕表示“非常不服气”。而且,颜艳红至今连个电话都没给她打过,更没道歉,幼儿园也没道过歉。她已经把孩子转到别的幼儿园。君燕说,送孩子到幼儿园时,孩子一直抱着她的大腿,不敢进去。
很多针对未成年的暴力事件发生后,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从家长或亲属的角度上看,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有的施暴者是孩子的家长,另一方面,一些施虐行为因为在身体上的后果不严重,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为此,一些专家呼吁,完善救助机制,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双管齐下,对受害者进行有效保护,让施虐者受到法律严惩。
【类型】
不光身体还有心灵受虐
儿童遭受的暴力虐待主要分为家庭暴力、学校暴力、同伴暴力、社区暴力等,形式有针对身体的暴力、心理和精神的暴力、性暴力以及冷漠忽视。
在一般的情况下,继父母、养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严重暴力倾向,或贫困家庭中容易发生虐待儿童的案件,由于缺乏义务报告制度,虐待行为通常持续的时间很长。学校内的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多发生在小学、幼儿园,乡镇、农村的学校更为普遍,年龄小的学生更容易受到体罚、变相体罚的侵害。
除了体罚外,对儿童造成伤害的还有语言暴力,如辱骂、贬损、恐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严重的伤害。此外,针对儿童的性暴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儿童性侵害不仅来自于社会,也来自于家庭和学校。侵害人主要是儿童所熟悉的人,甚至是自己的亲属。
【危害】
隐蔽而不易察觉
“从严格的定义上来看,儿童虐待主要指儿童遭遇家庭暴力这块。”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介绍,这种虐待是长期性,而且带有隐蔽性的。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有些虐待发生在亲属之间,再加上大环境又是一个封闭的状态,这些对孩子长期施虐的行为被认作是允许的。孩子们受到伤害的时候,周围的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
等到这些受虐的孩子们长大后,理所当然地认同这种行为,所以也就会产生家庭暴力是可以“遗传”的说法。而在一些发达的城镇地区,涌入该地区的外来人口融入不了当地的环境,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儿童遭遇虐待、很难被发现的情况时有发生。
会产生人格分裂
“遭受暴力侵害后,对孩子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遭受暴力伤害的孩子年龄越小,后期专家的心理干预工作就会变得越难。”宗春山说,由于在伤害孩子的案例中,大多数施虐者都是孩子所熟悉的人,对于这种施虐者,他们会产生爱恨交替的情绪。一方面,他们爱或依赖施虐者,因为这些人是孩子们的亲人和尊敬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会恨或怕施虐者,因为这些人会给孩子们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因此,在这种情绪的操控下,受虐孩子们的心理处于长期的高度矛盾状态。受这种状态的影响,久而久之,孩子们自身的人格就会因此产生分裂。
“随着年龄的增长,遭遇过虐待的孩子们可能从表面上看,似乎将遭遇虐待的事儿遗忘了,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宗春山说,这种心理状况最终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潜意识,有时候,他们在这种情绪或潜意识的影响下,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者当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曾经受虐的孩子甚至会产生情绪上的爆发,这是很可怕的。
信任度会丧失
暴力发生后,尤其是对正处于上幼儿园期间的幼童,这段时间正好是他们对社会建立信任关系的时期。一旦发生受虐事件,这些幼童就会丧失对社会或对家人的信任感。
“这个时期,是孩子们走进社会的第一步。”宗春山表示,但是当孩子们遭遇了伤害后,受虐的幼儿就会对社会或家庭产生怀疑,在人格上受到创伤,而这种早期的创伤是终身性的,很难消除,这种伤害会让孩子们排斥或怀疑整个社会,难以再建立对他人的信任。
【措施】
有效隔离 重建信任感
“首先是对受虐的儿童进行隔离,不让他们再去接触伤害源。”宗春山说,在对受虐儿童进行隔离后,第二步就是请专业机构对孩子们受到的伤害进行评估,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针对身体上的伤害,还有一部分是针对心理上的伤害。评估做完后,就要进行心理干预。这种干预并不是通过说教的方式进行,而是要通过游戏的方式。而在干预过程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要非常注意,因为受过伤害后,孩子们会对陌生人产生警惕感。在进行心理干预的游戏中,不断让孩子们重新建立信任感。
而这个心理干预时间需要多久,就要因人而异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因为时间长就觉得麻烦而不去做。”此外,家长也要配合心理干预对孩子进行关爱,给他们安全感,告诉他们发生这样的事不是“自己的错”,让他们觉得以后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困境】
心理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心理咨询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更是处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困境中。”宗春山告诉记者,2004年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的15名儿童和3名教师被51岁的门卫徐和平用菜刀砍成1死2重伤的惨案发生后,教育部门调来了全国的心理专家,包括他的一位朋友,对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进行心理干预。但是时隔多年,这些孩子们最小的也是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他们现在的精神状态如何?由于没有专家跟踪进行调研,孩子们的情况已经不得而知了。
“在国外,一些心理研究课题少则几年,多则数十年。”虽然国外也有这方面的跟踪调查,但是这些资料和科研成果对国内而言,根本没有可供借鉴的价值,因为国情不同,而且各国的思想价值体系也不同。
让人担心的是,在遭遇到受虐伤害后,很少有人愿意去看心理医生。而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也处在起步阶段,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明年5月1日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会对这个行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对于心理咨询师,应该设有门槛。现在不少心理咨询师通过考个证就能上岗,这个行业其实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受虐发生后保护机制难以跟上
“在国外,一旦发生妇女或儿童受虐的情况后,当地的保护机制就会跟上。”宗春山说,他曾经去过美国的一个城市进行学术交流,当时,工作人员带他们去参观当地的一家反家暴保护站。“因为站里有受保护的妇女和儿童,因此,工作人员只是让我们站在门口参观了一下大门,并没有让我们进入。”这是因为施暴者往往是男性,为了不让受虐的对象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所以受虐者要与外界进行全面的隔离。
而在国内,这种类似的保护场所虽然有,但大部分处于闲置的状态,受虐的情况发生后,受害者几乎鲜有去保护场所寻求帮助。很多时候,在警方的调解下,刚刚遭受完虐待的受害者们还会回到原来的环境中,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法律不健全施虐者往往难被处罚
“除非受到严重的外伤,不然很难追究施虐者的法律责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娟律师告诉记者,浙江温岭幼儿园施虐教师颜艳红虐童事件发生后,虽然在虐童事件被媒体关注的早期,颜艳红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但终因立法依据不足而不追究刑事责任。张文娟认为,“不能因为媒体的介入报道,引发了社会关注,就违背法治精神去执法。”但是她也认为,这个案件同时反映了现有立法质量不高导致的未成年人保护执法、司法尴尬。
在很多的虐童事件中,由于受害的孩子外伤不明显,法律上无能为力。张文娟说,很多儿童遭遇家暴的案件都属于自诉案件,所谓的自诉案件,是需要受害者自己去收集证据。“他们还属于未成年人,很多孩子年龄小,他们怎么靠自己去收集证据?”在去法院进行受理时,由于起诉方为未成年人,需要有法定代理人,而很多时候法定代理人都是孩子的监护人,也就是家长。“在一些家暴的案件中,被告往往就是原告的法定代理人,这时候该怎么办?”张文娟认为,正是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儿童的视角,只是套用套搬成人的模式,导致无法追究施虐者的法律责任。
【建议】
多从儿童角度出发完善法律体系
对此,张文娟律师所在的致诚律所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伤害儿童的暴力行为要强化执法力度;对儿童实施暴力的违法犯罪行为从重处罚;将虐待罪改为公诉案件,至少将虐待未成年人的行为改为公诉案件;在《刑法》中增加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罪,对于尚不能达到故意伤害或侮辱罪刑事立案标准,予以治安处罚又过轻的针对多名儿童或多次的暴力行为以刑事责任追究;建立针对儿童暴力行为的强制举报制度;明确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处理机制;建立包括家庭教育指导在内的预防儿童遭受暴力伤害制度;完善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建立对受暴力伤害儿童的紧急庇护机构和救助制度;建立影视节目和游戏分级制度,避免儿童遭受暴力的影响。
同时,对于未成年人本身,也要注意防范:不轻易跟陌生人说话;单独行走时不走无人或人少处;不跟陌生人或非熟人到车里、家里或偏僻处;不吃陌生人或非熟人给的食品、饮料;不进入游戏厅、歌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遇到抢劫时要舍弃财物保健康;遇到拐卖、绑架或强迫卖淫时要巧妙寻求周围人帮助;遇到家庭暴力要找自己信任的人与父母沟通或严重时报案;遇到以大欺小等暴力侵害要积极告诉父母或其他信任的成年人;遇到别人遭受暴力时,可见义智为而不盲目见义勇为。(记者李环宇 刘琳)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