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随着国家和山东省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山东省企业经济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正在有效集聚,企业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第一、二、三产业对营业收入增长贡献度分别为1%、76%和22.7%。其中,第一产业4个小行业中牧业、渔业呈恢复增长趋势;第二产业41个小行业中有27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煤炭采选、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加工、电热产供业、有色金属采选为增长前5名行业;第三产业41个小行业中有25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地方银行业、批发业、零售业、通信服务业、道路运输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较快。
尽管没有明显标志,但与工业经济直接相关的一系列指标也略有好转:其中,用电量指标在连续6个月下滑后首次出现增长,山东省累计社会用电量及工业用电量环比分别增长0.05个和0.19个百分点;进出口形势好转,全省前10个月进出口值完成2003.4亿元,同比增长3.6%;物流、仓储企业活跃度增强,纳入山东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248户物流、仓储企业10月份的存货周转次数为9.38次,同比增长35%,较上月加快3.8次,这是今年以来存货周转次数环比增幅最大值。
还有一个积极的信号来自作为市场需求“晴雨表”的PMI(采购经理指数):经过8、9两个月的低位徘徊后,10月重回50%的荣枯线,特别是反映市场需求的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表明全国市场需求状况有所好转。
“从山东省看,零售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468户零售企业前10个月完成营业收入1278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全省企业营业收入增幅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这表明工业领域生产性需求正在复苏,企业由被动去库存变主动补库存的意愿日渐增强。”省财政厅相关人士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下滑明显的钢铁企业没有出现明显好转。山东省财政厅日前提供的材料显示,截至10月份,山东省纳入统计范围的218户钢铁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3567亿元,同比下降3.8%;亏损额继续扩大,环比增亏减利6亿元;亏损面达37.7%,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加之今年基本建设投资启动偏晚,钢铁企业经营困境短期内难有大改善。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