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国土,用地更加精打细算
“"一张图"是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的融合,各类信息数据与国土资源行政监管系统的集成,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达到动态监管目标。”蒋根林介绍,依托“一张图”,江宁区详细统计历年新增建设用地、征地、供地、土地闲置等情况,做到了对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情况的实时统计分析,最大限度盘活土地资源。同时,通过对土地资源现状、项目土地利用强度等分析,为政府制定产业准入门槛提供参考。
“一张图”具有数据浏览查询、图形叠加分析、历史数据回溯等功能,选中任一地块,即可查看当前地块现状,也可以回溯以前征地情况、供地情况、储备情况等。在查看信息时,可实时叠加当年度的影像、地形,辅助分析。例如在综合监管平台中输入“江苏帕威尔电气有限公司”,显示该公司分4次征地、供地则分3次出让,3次出让的面积、出让金总额、合同签订时间等详细呈现。
今年,列入南京市政府治理的矿山中有21个在江宁区范围,借助“一张图”系统辅之三维和360度全景技术,为矿山宕口进行精细化建模,测算出修复整治工程量,达到了传统测量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
流程优化,业务办理及时高效
“江宁上坊保障房项目,中交投资公司建设,用地面积1549.51公顷,符合规划,已征地,正配合完善供地手续,保供进度80%。”点击江宁区国土资源“一张图”,2012年市重点项目和区重点项目土地供应情况一览无余。
“"一张图"系统对业务流程各个节点都会监管,各类业务每个节点办理的时间均可做到随时统计。”江宁国土分局信息中心质检室工作人员王琳介绍,一旦没有按照流程所规定的序时进度完成工作,系统就会黄灯提醒,工作进度过于滞后,系统则会红灯警示,该流程的工作人员就会被问责。
“一张图”为江宁规范用地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工作人员不需要在规划局、分县局、各处室之间来回跑,只要轻点鼠标,城市规划红线直接落到“一张图”上,是否符合规划、规划用途、用地面积等信息瞬间呈现。依靠“一张图”,江宁国土分局平均发证时间从7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符合条件的个人商品房、二手房、单位商品房交易登记都实现了立等可取。“以前办证,经常是一个字等;现在办证,最多跑两趟就能办好。”江宁高新园国土规划环保局赵所寿对此深有感触。
依托“一张图”,实现了市、区县、街镇三级联动执法,执法人员还能携带手持GPS,现场采集数据并导入“一张图”,系统立即判定是否违法。如今,土地开发利用“批、供、用、补、查”的所有情况均在“一张图”向社会上展示,实现了“权力阳光运行”。
共享协作,资源信息惠及民生
“一张图”不仅仅是一张数字地图,其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信息数据平台系统。目前,江宁以“一张图”为基础,建立起了与税务、警务、水利、住建、交通、农业等单位的共享机制,同时还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的基础地理数据服务。
最近,南京市民杨先生准备到江宁朱门社区的农家乐游玩,登陆 “一张图”能直观地了解当地农家乐的内部环境,甚至每个包间有多大、能坐几个人都能准确了解。据了解,江宁国土分局全区重点商贸旅游区域进行三维建模,目前已完成百家湖凤凰台广场、胜太路商业街、汤山温泉景点及江宁区首批五个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等区域建模和展示工作。
信息共享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在“一张图”上,江宁156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所有国有、集体、宅基地等信息,每块地的权属、发证、交易、抵押、冻结情况等全部记录在案。“有了这张防护网,违法交易无从下手,群众权益坚不可摧。”工作人员表示。
专家组认为,江宁国土资源“一张图”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在区县级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蒋根林介绍,“一张图”工程是一个持续更新和投入的过程,该区将确保业务数据实时更新、影像资料每季度更新,更好地服务江宁 “三个发展”。
本报记者 陈 阁 通讯员 吴明辉 魏 峰
作者:陈 阁 吴明辉 魏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