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发展根本动力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预警机工程”、“探月工程”,每一项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无不与中国电科紧密相连
前不久,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刚刚胜利闭幕,一家年轻的央企也召开了其成立以来的第二次科技创新大会,不仅是对前五年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战略落子。其关键词,就是“科技创新”。
作为军工电子“国家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只有10年,但中国电科的底蕴又很深厚,作为由47家科研院所、多个高科技公司和6家上市公司组成的中央企业,军工、民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是中国电科长期自主创新积淀后的喷薄而出。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预警机工程”、“探月工程”,每一项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无不与中国电科紧密相连。“核高基”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奥运安保等国家重大工程中,中国电科人攻坚克难,书写着自主创新的动人乐章。
“科技创新是中国电科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熊群力说,中国电科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型企业,技术研发经验雄厚,也懂得必须发挥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保障和促进作用,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
载人航天举世瞩目,中国电科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长单位,在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等全部七大系统中承担了重要任务,研制生产了测控通信系统设备、雷达探测设备、太阳能电池和大量关键元器件。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过程中,中国电科自主研发了交会对接激光雷达,精确引导,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我国激光雷达在太空应用的先河,其技术指标领先国际水平,而解决这个开创性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的,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技攻关团队。
国产预警机扬我国威,是中国电科用预警机精神铸造出的国之重器,是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之后,我国新时期国防科技领域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两架国产预警机作为领航战机,引领庞大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向世界宣告:中国拥有了自主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预警机。作为预警机工程的总牵头单位,中国电科携同中航工业,经过几千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闯过无数难关,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用几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十几年的历程。
承担重大科技专项不辱使命,在电子信息装备关键元器件科研生产中突破封锁……众多数据显示中国电科无愧我国“军事电子的引领者,军工电子当仁不让的主体”: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科共承担各类科技创新项目3000余项,军品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民品产业科技成果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成立10年来,中国电科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0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771项,其中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188项;
——基本形成以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研究应用中心、9个研发中心为骨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创新是责任,是使命,也是发展战略。对此,熊群力脑海中有个清晰的构架:“我们的科技创新体系,可以看成一个三足鼎立的三角形结构,最上面的角是国家级的技术研发中心,面向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两个底角一是军品研发,一是民品研发,各有侧重又互为有力支撑。”
发展和壮大民品产业
初步形成五大产业板块,培育6家上市公司,民品产业规模年均增长38.7%,利润年均增长超过50%
“民品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中国电科充分发挥国家投入效益的重要途径。发展和壮大民品产业,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持续发展,军工的发展才有雄厚的基础。”
熊群力说,中国电科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去思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强企之路。而大力发展民品产业,快速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是中国电科人的共识。
作为国家大型骨干军工企业,中国电科通过创新驱动,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品与装备制造”、“行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工程”、“现代信息服务”三大产业集群和安全电子、能源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制造设备与仪器仪表、新型元器件等五大产业板块,培育了包括华东电脑、海康威视、太极股份、四创电子、卫士通、杰赛科技6家上市公司在内的一批具有企业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在中国电科实现“二次腾飞”的征程上,民品与军品比翼齐飞。民品产业规模年均增长38.7%,利润年均增长超过50%。
在国家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电科依靠共和国电子科技工业60余年发展所积累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依靠科技自主创新,打破国际垄断,不断拓展、延伸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安全电子板块,中国电科以平安城市建设为契机,依靠自己的核心技术与系统集成能力,总承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城市应急防控联动系统;中国电科主导策划推进的集成电路制造重大装备——100纳米大角度离子注入机项目的研制成功,使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水平用不到3年的时间实现了5代技术跨越,带动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装备的发展;我国民航空管装备市场被西方国家长期垄断的局面正被中国电科人打破……
“我们的安防产品甚至远渡重洋,运用到了联合国总部、伦敦地铁、美国一号公路、法国戴高乐机场等国外项目。”电科人不乏骄傲。
除了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为产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中国电科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贸易市场,相继与几十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代表国家参加多个国际组织,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CETC品牌和形象。中国电科也逐步从单一的设备提供商转变为整体方案提供商。
坚持“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融合”,在中国电科的强企之路上,8万电科人底气和信心都很足。
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先后保障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活动的安保、指挥、通信任务
身为“共和国长子”的央企,中国电科人认为,企业效益和企业责任密不可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中国电科的核心价值观。
在承担国防重大工程任务的同时,中国电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量,在重大活动开展过程中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服务。先后承担了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与安保装备保障,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活动的安保、指挥、通信系统以及国家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平台体系等大型公共安全系统,以及国家电子政务网、全国气象雷达网、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等一大批国家重大信息系统工程项目。
在奥运工程中,中国电科自主设计并承担建设 “奥运安保指挥中心系统”、“首都区域防空指挥系统”等奥运安保体系核心系统,在“平安奥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奥运”工程中,完成了“水立方半导体照明系统”、“奥运场馆中央监控与管理系统”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还为奥运“气象保障”、“交通保障”和“信息保障”等提供了一大批核心装备。
一旦国家和人民需要,中国电科就有切实的行动。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等抗震救灾中,中国电科在第一时间启动紧急预案,将人员和设备迅速集结到灾区现场,全力保障灾区应急通信。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中国电科就累计向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地震局、国家气象局、有关地方政府和抗震救灾部队提供各类应急通信指挥车等电子信息装备7065台(套),在常规通信手段全面瘫痪的情况下,中国电科提供的应急通信指挥车等电子信息装备及时在抗震一线架起应急通信通道,为党中央、国家抗震指挥部获取一线资料和实施抗震救灾指挥做出了重要的支撑。
中国电科的发展使命指向明确,就是富国强军。熊群力说,这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中国电科的竞争力的核心有三个,国防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提高竞争力的核心任务就是名牌战略,这个名牌不是一般的产品名牌,是企业名牌。”
因此,中国电科对未来的愿景很明确:
——到2015年,中国电科要成为在我国军事电子技术与装备及信息技术产业领域里面具有影响力、控制力和一定带动力的大型现代国有企业集团公司;
——到2020年,中国电科要打造成为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国际知名品牌,成为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高端电子产品供应商、信息技术体系集成商和电子信息服务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