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长城脚下的特色民俗户


时间:2012-12-06  来源:第一旅游网-中国旅游报 点击:
 

  位于长城脚下的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大榛峪村,民俗旅游搞得红红火火。这里有着干净整洁的宜人环境、设施齐全的食宿条件和鲜嫩爽口的农家饭菜,三家特色鲜明的民俗户更是名声在外。

  农家院里的书屋

  民俗户开办游客书屋是件新鲜事。游客王小姐就说:“这里阳光好,空气也清新,在院子里读读书,真是一种享受。”在民俗户李凤琴的家里,常常出现这边游客看书,那边吃饭的情景。

  “游客书屋”开放以来,得到了游客的热捧。旅游旺季,春阳垂钓农家院平均每天都能接待100多名游客,几乎天天爆满。许多游客在这里点上菜,就会走进书屋,拿起一本书来享受闲暇时光。“游客喜欢搬个凳子坐在院子里读。”书屋主人李凤琴说。院子里种有葫芦藤架,几只家鸡悠闲踱步找食,池塘里的金鱼活泼地转来转去,每次看到这种画面,都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享受。“有些书游客看上了瘾,要求借走,但我总是舍不得借。”李凤琴说,书屋不但受到游客欢迎,她和家人也受益匪浅,从一些旅游书籍中,她也学到不少农家乐经营的知识,农家院经营的思路也越来越宽了。

  为了方便周边邻里看书,李凤琴还专门备置了专门供看书的桌子和椅子。同时,书屋大门不上锁,村民可以随意出入借阅,全部凭着邻里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有时候,大家还会围绕书中的某些问题,尤其旅游和农家乐经营方面的问题,一起共同探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小小一间农家书屋,不但为大榛峪村乡村旅游吸纳了资源,也成为大榛峪村的民俗旅游平添了特色,提升了大榛峪村农家乐的知名度。有游客说:“看到农家乐里面有书屋,先是会感到新鲜,随后就感觉浓浓的文化氛围,我愿意到这个农家院里来!”

  聋哑人的驿站

  在大榛峪村民俗户贾海霞的家里,每天都要接待一拨拨聋哑人游客,有时甚至让她应接不暇,说起贾海霞与这些残疾人的特殊交情,有人编写了这样一首诗:“偶然机会遇难题,拜客为师学手语。诚实感动回头客,无声驿站谱心曲。”

  贾海霞家紧邻著名的北京响水湖长城风景区,每到周末,到景区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几年前的一个冬天,7名京城聋哑人肩挎照相机来到贾海霞家。一进门,七位聋哑人就对着贾海霞“比手划脚”了一番。贾海霞不解其意,最后不得不找来一张纸,让他们将比划的意思写在纸上。原来是7位聋哑人要在他家食宿。安顿下来后,贾海霞想:每年来响水湖旅游的聋哑人不在少数,但是由于交流不方便,不仅游客着急,民俗户也着急。靠纸条传递信息总不是办法,一来太麻烦,二来也不能很好增进彼此间的沟通。于是,贾海霞萌发了跟聋哑人学习哑语的想法。

  贾海霞的手语越来越娴熟,来她家入住的聋哑游客也随之增多,在主、客双方的多次手语交流中,聋哑游客渐渐地熟悉了贾海霞,并把贾海霞家当成了自己的家,看到家里缺什么了,他们会记得下次来时悄悄买来,看到家里客人多时他们也会忙前忙后帮着接待。

  贾海霞说:“对于聋哑人,他们认的是你的这个人,认的是你的服务。要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现在,其他一些民俗户依然在响水湖景区门口忙着揽客,但是贾海霞家却因为游客太多,不得不忙着谢绝或者推荐游客到

  其他民俗户家中。摄影、写生基地

  走进傍山居农家院,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干净的大院子和满架水灵灵的山葡萄,一拨游客坐在凉棚下,一边喝着清茶,一边摆弄着手中的相机,是那样的逍遥、自在。

  “来来来,家里坐!”看到笔者到来之后,傍山居农家院主人寇学增热情地招呼着。寇学增、田保芹夫妻俩2001年开始经营农家院,至今已有10来年的光景了。凭借着农村人特有的淳朴、周到细心的服务、拿手的饭菜以及地处响水湖景区大门口的地理优势,不仅成为游客用餐的首选,更成了各位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如今他家的餐厅、客房挂着许多摄影家来大榛峪所拍下的长城、山水照片。

  见笔者对这些照片感兴趣,寇学增取下一幅长城雪景的照片说:“这幅照片,是来我们家的第一位‘客人’拍的,作者还因此获得了长城摄影比赛二等奖呢。”寇学增口中的摄影作者叫李宝明,摄影家协会会员。

  傍山居农家院2001年五一前夕开业那会儿,寇学增每到周末都要到响水湖景区门口,举着“吃饭住宿”的牌子招徕客人,李宝明就这样被请到他家。这年冬季,李宝明为了拍摄雪中长城,再次入住傍山居农家院。感动于农家夫妇的热情纯朴,李宝明说:“等回去之后,把照片洗出来后送给你,帮你家增加人气。”也就是从那一次开始,二人便结下了十余年深厚友谊,墙上挂的30余幅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李宝明拍摄的。这也给了寇学增以启示:一般来旅游的人大都随身带着相机,留下各式照片,如果这些拍客,不论是业余还是专业的,只要把他们照的最好的照片留下来作为农家院的装饰,既能增加农家院的文化内涵,展示宣传本村的风土人情,又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呢。想到这里,寇学增跟游客许下了:“留下您的精品相片,送您一道菜肴,带走这里美好回忆”的承诺。时间一长,农家院经营也越来越红火起来了。

  正在我们与寇学增聊天之时,住在农家院的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的学生写生回来了。寇学增指着他们告诉笔者,“这批来了160个学生,画画都棒着呢。这几年,央美的和央美附中的学生只要一来大榛峪绘画写生,就食宿在我家,距今已经延续十年了。我家不仅是拍客基地,也成了美术学院学生的写生基地了。”说完,寇学增带着笔者观赏了一幅又一幅老师和学生的作品:大榛峪长城、边坑水库大坝、农家院落、乡间小路……全方位展示着大榛峪村的乡土风情。


来源:第一旅游网-中国旅游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