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人民日报:甘肃漳县“遮羞墙”遮了谁的羞


时间:2012-12-04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人民日报:甘肃漳县“遮羞墙”遮了谁的羞

  漳县修建的遮羞墙

  “遮羞墙”遮得住上级领导的眼睛,可遮不住老百姓的眼睛,反而把这种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工作作风暴露在广大群众面前

  甘肃漳县在境内212国道两侧修建“美化墙”。当地干部表示,修建这些墙目的是“进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创建生态文明乡镇,促进新农村建设”。而老百姓直指其为“遮羞墙”,“最大的作用就是遮丑,农民房子不好看”,“从这里路过的大领导多,我们的房子丑,(修墙)能让过路的领导觉得好看。”

  此事经人民网报道后,被广泛转载并引起激烈讨论。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回帖,举报当地的“遮羞墙”。

  试问,鳞次栉比的“遮羞墙”,到底遮住了什么?

“遮羞墙”遮住了贫穷,也遮住了脱贫致富。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农民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很多农民住房还破破烂烂。但是,这些墙绵延数公里,每一米的造价达到500元。据了解,建墙的款项来源竟是扶贫单位的扶贫款。如果把这些资金用在农房改造、土地整理、修建水利设施或者发展特色农业等方面,效果岂不是好得多?可惜的是,有钱建墙,却不建房,好钢并没有用在刀刃上。

  确实,我国一些地方仍然比较贫穷比较落后。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个别干部想的不是实干,而是搞虚无缥缈的面子工程。记者追问,危旧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何时能够完成,回答竟是“预计到2020年”。这样的干部,如何能带动当地发展呢?

  “遮羞墙”遮得住上级领导的眼睛,可遮不住老百姓的眼睛。“遮羞墙”不仅遮不住“羞”,反而把这种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工作作风暴露在广大群众面前。一堵墙,将里面破败的农房跟外界隔开了,也将老百姓的拥护和信任跟党委政府隔开了。竖起来的是土墙,坍塌的却是党和政府的声望。

  话说回来,“遮羞墙”至少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当地干部对人民的生活状况还是了解的,而且羞于让这种现实曝光给大众。但是,他们把力气用错了地方。其实,不必遮遮掩掩。所有修建“遮羞墙”的地方,只有直面现实,发愤图强,贫穷落后才能变成全面小康。


来源:人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