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林亭口镇小靳庄村沐浴在微冷的阳光下,不足700人的小村显得宁静而安详。村头蜿蜒的箭杆河——辽代萧太后的运粮河在微风中淙淙流淌,诠释着小村深厚的历史底蕴。村东向阳桥在静默中仍然难掩那份神秘。
上世纪50年代末,勤劳的小靳庄人喊出了“河挖三尺,地长一寸”的口号,把箭杆河河床挖深1米多,让村里的土地“长”出了一层厚厚的河泥,让盐碱地变成了米粮仓。70年代,小靳庄村全村1300亩地一年就向国家交20万斤公粮,人均还分得口粮450斤。特定的历史时期过后,小靳庄村有过一段漫长的沉寂。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但小村人的朴实和勤劳丝毫未减,追求幸福、建设小康的脚步从未停息。2012年3月,镇党委政府把小靳庄文明生态村建设列入议事日程。镇里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小靳庄的出名除了偶然的因素,也得益于小村人的朴实和勤劳。小靳庄村具有打造和发展的历史意义。之所以打造成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村,是因为小靳庄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这几年,小靳庄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给全村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村容、村貌都有了很大提升。小靳庄村紧临箭杆河,绿树成荫、水清鱼肥,具有良好的天然优势。全村现有耕地1200亩,且土壤肥沃,是‘三辣’主要种植片区,面积超过600亩,成立了津靳农副产品合作社,注册了‘小靳庄’这一农产品商标。文明生态村建成后,可以借此提升‘三辣’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的发展。”
经过镇村两级干部的深入研究和专家的科学论证,最终确定了“水陆大生态,印象小靳庄”为内涵定位,具体将实施“五步走”战略:第一步,清整环境。重点清理道路两侧的柴草、垃圾,设置垃圾箱,清洗荷塘,粉刷墙面等。第二步,硬化街道。对村内主干路和各支线小路进行全程硬化,同时硬化村内停车场、荷塘坡肩等部位。第三步,美化景观。绿化、美化村庄街道,种植观赏性树木花卉;水边修建平台、亭榭;街内开辟绿地,建小型公园等。第四步,修建桥涵。村内铺设排水管道或修砌排水明沟;重点坑塘修建拱桥、曲廊;保护“向阳桥”,另建新桥。第五步,开辟基地。主要打造历史文化观光基地、农事体验基地和农耕文化基地、禽畜无公害散养基地、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内全部完成。明年启动基地建设,预计2年内将小靳庄打造成集水网、绿地、农耕、历史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农庄,成为我区乃至全市旅游经济新亮点,让老百姓从中受益,为城市人增添更多的郊游乐趣。
目前,地下排水管道、街道绿化、广场硬化等工程已经完工,街道硬化、坑塘水系治理等工程正在施工,为明年春天打造500亩休闲农业园奠定基础。如今的小靳庄正在经历着化蛹成蝶的蜕变,即将掀开新的一页,小靳庄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灿烂。
来源:宝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