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温岭11月23日电
见习记者 梁国瑞
市报道组 周旻澍 吴敏力
主题:养猪排泄物处理
时间:下午2:45至5:10
地点:坞根镇会议室
人员:镇干部、村干部、村民代表、养殖户
“养猪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但不能破坏优美的环境,只有从源头控制污染, 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才能得到改善,才有幸福生活。”下午2时45分,温岭市坞根镇会议室。养殖户、镇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一起畅谈养猪场排泄物如何整治,建设美丽坞根的民生现场会。
“这是关系到我们生计的大事,我怕提不好意见,就提前写在本子里了。”不少养殖户开始轻声交流。
坞根是个农业镇,养殖业较为发达,仅生猪饲养一项,就常年保持2.5万头存栏量,是温岭养猪量最多的乡镇。养猪带来收益,却也污染环境。除规模养殖场外,不少村民在房前屋后围栏养猪,排泄物直接排入溪流、河道,全镇每天产生污水250吨。
如何既不影响农户收益,又不污染环境?镇里曾尝试将排泄物沼化,但规模不是很大。
会议一开始,坑潘村村民主任潘昌东就急着抢过话筒:“马上要出去,能不能让我先讲两句?”老潘下午有事,可听说有这个会,还是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不少生猪养殖点设在河道上游,直接造成水体污染。建议镇里弄块地,把养殖户集中起来,还能把产业做出来,形成规模效应。”老潘的话,让一边的养殖大户陈培俭连连点头,“可不是,我养了2万头猪,排泄物怎么处理一直很头疼。”
沙山村养殖户李正义养了130头猪,污染物直排入海。“我家造了个池子储存,但半天就满了,只好直接排出去,如果给我拉好管子,或者把排泄物拉走,问题就能解决。”
李正义的情况比较普遍,不少养殖户在山上养猪,山路难走,车子难进出,排泄物如何收集、运出?
“坞根提出生态立镇,但后续工作要跟上,不然同样要落后。” 下呈村村民赵康明说。
“镇里正购置一大一小2辆吸粪车,每天跑2次,在养猪相对集中的区域,挨家挨户收集排泄物;在八一塘建一个5000立方米的畜禽排泄物整治中心,对所有污水进行分散收集、集中处理。”坞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钟正军说。
“一天来2次?那我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坑潘村村民程云青说。
一直仔细倾听的镇长林锐,瞅准大伙讨论的空隙说,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坞根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老百姓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四年前提出工业立镇,但几年发展下来,环境越来越差,发展工业也没能带领群众致富,这条老路不能再走下去了。”到坞根镇任职已有六年的林锐说,养殖排泄物统一用来发沼气,沼液延伸到农业园区,给枇杷、黄桃、高橙、葡萄滴灌,废物再利用,能源更加清洁,八一塘还能建成生态农业观光园。
这时,沙山村村民李宗林插话说,“不久前,网友拍了坞根的照片发到网上,两边是青山绿水,中间是金黄色的稻子,照片取名‘美丽坞根’。”他抬头望了望窗外的青山绿水说,坞根有好山、好水、好空气,要是从源头整治环境污染,又不耽误生产的话,那才叫幸福生活,“美丽坞根”呢!
来源: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