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石离婚传闻牵出的商学院“小三同学门”,到广东某大学拟开超级富豪班,要求学员身价在50亿以上……近来有关高校开办企业家高级培训班的“新闻”颇引人关注。巧合的是,近日浙江大学推出的“求是精英班”第三期开学,学费从去年的9.8万元暴涨至19.8万元,据称创下了国内非学历教育收费之最。
与“风花雪月”风马牛不相及
动辄数十万元的学费,何以让众多企业精英趋之若鹜?前些天,万科董事长王石婚变的消息成为公众焦点,连带两位主人公邂逅的商学院EMBA班也“躺着中枪”,成了微博上众多网友调侃的对象。花费巨资跻身高级培训班,是渴求知识,还是为了广织人脉增加创造财富的机会,抑或像网友调侃的是为了“美女钓得金龟婿”?这些问题,使得EMBA班、企业家精英班等面临被公众认知异化的境地。
“我们班上没有演艺界人士。”昨天,求是精英班首期学员、泰力投资公司董事长钱兆良坦言,开班的现实目标就是让更多同学的企业成功上市,与那些“风花雪月”风马牛不相及。
“这样的高级培训班,也不是谁有钱就能上的。”浙大EDP(高级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孙建平证实,加入求是精英班的学员,大多数是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商界精英,并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学员的构成主要有:成长性良好拟培育上市的企业老总约占六成,标杆性企业管理者占两成,第三方服务企业及跨界精英各占一成。
“同学经济”上升为资源大平台
“以前读大学,往往问老师是谁;而在EMBA,往往问同学是谁。”如果说,早几年提“同学经济”还有些羞羞答答,如今“同学经济”已堂而皇之上升为一个资源大平台。
EMBA尚属一种学位教育,而企业精英班等非学历教育,更突出了“同学经济”的重要性。从求是精英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就能看出点门道了。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课堂讲授、名校访学,也有海外访学、移动课堂,还有商务沙龙、商务考察、联谊酒会等形式,以实现学员深度互动。求是精英班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更加强调学员之间以及与外界的互动交流。“学习仅占班级课程的四成,更多内容为多种形式的互动。”钱兆良说。
有人说,继血缘的家族企业和地缘的老乡创业之后,“同学经济”已发展成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成为“资本”和“智本”搭配而成的新组合。浙商俞飞跃对“同学经济”下的定义是:同学经济是一种诚信、可靠、互补的经济,是一种相互推动、相互致富、共同发展的经济。
北大经济学院曹和平教授也认为,“同学经济”是目前企业整合的新形式,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出路之一。一方面,这是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几十个企业联合而产生的规模效益也相当可观,这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精英培训整合资源推动企业上市
目前国内专门针对企业家等高端人群的非学历培训项目为数众多,仅在浙江地区就有数百个。这些培训项目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有的还以价格战夺市场。因此,办班的高端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稀缺性,成为吸引企业家关注和关键。
“求是精英班的学员主要是浙江大学EMBA、EDP等各班级中已经毕业的骨干精英。之所以这样设置生源结构,主要是为了对社会各界精英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使同层次学员之间能更好地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和交流。”孙建平表示。
在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中,中国经济的主题是产业升级、并购重组、资本整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认为,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迫切需要掌握金融投资与资本运作的本领。
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企业从资本获取到发展模式等方方面面,都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企业都面临创新经营模式的压力。如何嫁接资本市场、规避经济风险,如何积极参与资源的整合,如何创造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力,都是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
钱兆良认为,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极具活力的高成长性企业比比皆是。这些创业达人多数是广义的“70后”,这些人学历相对较高,富有创业激情。他们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蕴含着经营和技术的双重创新,但在社会资源的全面整合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若干年的培训与辅导,让学员掌握金融投资和资本运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让企业更多更快地成功上市,应该是参加精英班的现实目标。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