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毕业的他,回乡带领村民种梨子
杨大可一边忙于发展立体循环经济圈新计划,一边积极宣讲十八大精神
“我是一名农民,能够成为十八大代表,参加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与父老乡亲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内心无比激动……”这是昨天下午2点,云阳县双土镇无量村杨大可,在双土镇坪东村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讲会的开场白。200余平方米的村委会院坝上,早早地聚集了150多位居民,他们认真听完了宣讲。
川大毕业却选择回乡
他带领村民种梨致富
穿着西装,个头儿不高还戴着一副眼镜的杨大可,今年38岁。1999年,他从四川大学应用电子专业专科毕业,在成都一家寻呼台的技术部工作了半年。权衡再三之后,他决定回到家乡无量村去种树。
“那并不是一时冲动。”杨大可说,他祖辈四代都在种树,种了100多年,而他从小就继承了这种传统,七八岁时就已经开始学习果树的嫁接了,他的双手,至今仍有不少被嫁接刀割破的伤口。“我在成都读书期间,还经常去龙泉驿水果基地游玩,那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吸引了我,我想把它引进到自己的家乡、云阳的深山中去。”
选择回乡种树创业的杨大可起初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坚持了下来。特别是在双土镇以“退耕还林”政策大力扶持种树大户时,杨大可又承包了近3000亩。他一刀一锄地清理杂草,挖成标准树窝,又引进了原产韩国的大果水晶梨种苗。2002年9月,黄灿灿的梨子挂满枝头,3万多斤梨共卖了近6万元。他由此致富。
但身为党员的杨大可不满足于个人致富,他将种梨经验与村民们分享,为他们提供种苗,高于市场批发价回购梨子……为扩大产业规模,他成立了云阳县大果水晶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种植户”运行模式。
杨大可的付出得到了肯定:从2005年开始,他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新村计划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重庆市劳动模范”、“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在京期间观看图片展
受启发想做生态农业
让杨大可觉得最为自豪和荣幸的是,在11月8日下午重庆代表团开放日,他作为发言代表之一,将库区人民的心声传达了出来。当时,他提了几个建议,其中有一条对于库区来说特别重要:“希望党中央能够延续三峡两岸退耕还林政策,让三峡库区山更绿、水更清。”
杨大可说,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之后,“生态文明”其实已经解答了他的建议。
在京期间,杨大可两次前往北京展览馆,观看“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大型图片展,因为他被一幅“立体循环经济圈”的画面所深深启发。他发现,以前所提的“树下种草、草地养畜、畜粪肥地、养蜂授粉”的农业模式,可以有新的拓展。
“例如,以前果树修剪下来的枝条、杂草,直接被焚烧了;现在可以用来打碎之后,生产成为食用菌,种菌剩下的菌渣又可以成为果树的肥料,这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杨大可说,以前一年只能卖一季梨,现在受立体循环经济圈的启发,在卖梨的同时,还可以卖食用菌、卖牛羊、卖家禽、卖有机肥料。“这就是生态农业。如果能在梨花盛开的时候,吸引更多游客来观赏,那就是旅游和农业的有效结合,还可以发展为观光农业。”
杨大可11月15日晚上随团飞回重庆,16日回到云阳后,17日上午就赶到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结合立体循环经济圈激发的新思路、新想法,做了工作部署。类似的部署,他于19日下午也在高阳镇梨树村高家湾梨树种植基地讲了一遍,他还准备将该基地的名称改为“生态立体开发示范园”。
积极宣讲十八大精神
每场还有特定的主题
不过,作为基层党代表,杨大可回到云阳之后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作为宣讲员,将十八大精神传达给村民。
在昨天下午双土镇坪东村的这场十八大精神宣讲会之前,他已经进行了3场宣讲:17日下午双土镇无量村院坝宣讲会、19日上午云阳县常委扩大会议汇报宣讲会、昨天上午云阳县人民武装部宣讲会。
由于受众不同,杨大可在每一个宣讲会的头一晚,都要花时间考虑主题,然后将数千字的宣讲稿准备好。在无量村,他结合的是农民最关心的惠农政策、农村养老及医疗保险政策、退耕还林政策等,对十八大报告进行解读;在县常委扩大会,他详细介绍了十八大会议议程,全面解读十八大报告,以及党章修正案要点。
曾在2004~2010年当过民兵连长的杨大可,昨天上午在云阳县人武部的宣讲,题为《学习十八大,全面履行历史使命》,他结合十八大关于国防军队建设的内容,谈了自己的体会。
本组文图/重庆晨报记者 卢雨 通讯员 郭建树
昨天下午2点,杨大可在云阳县双土镇坪东村宣讲十八大精神。
坪东村村民听得认真投入。
来源: 重庆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