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以色列地面部队在以色列南部、加沙边境附近待命。埃及安全部门高级官员当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宣布,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各武装派别(包括哈马斯)已达成停火协议,协议将于加沙当地时间21日21时开始生效。新华社记者尹栋逊摄
加沙:全民向城中大搬迁
由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再次升级,记者一行决定15日从约旦河西岸赶往加沙。
在通过以色列前往加沙的唯一通道埃雷兹检查站等待3个多小时候后,记者一行终于在以色列军车的护送下出发了。途中看到以色列“铁穹”导弹拦截系统的完美表演,它将多枚来自加沙的火箭弹在空中成功拦截引爆。
当天的埃雷兹检查站与以往人来人往的景象不同,没有行人,也没有大声拉活的出租车司机。检查站给记者专门开放了快速通道,并要求每人填写一个进入“战区”的“免责声明”。记者近两年来几十次前往加沙,却是首次被要求填写这种表格。护送记者到检查站的以色列士兵跟我们道别时幽默地说:别光顾了看热闹,要好好干活!
如同生活在监狱
我们到达加沙这天,正赶上伊斯兰历新年放假的日子。不知是因为轰炸还是过节,加沙大街上明显冷清了一些,几乎所有的商店和加油站都关了,路上的车流明显减小,而以往随处可见的哈马斯交通警察和风化警察也不见了。但是,仍有一些居民上街,有妇女站在大门口聊天,有孩子在骑自行车,甚至是老人并排坐在家门口抽水烟。出租车司机阿布·拉姆兹说:“我们都不害怕,这算什么呢?我们经历过了2008年的战争,我们生来就在战争中讨生活。”
加沙是个“菜刀”形狭长地带。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平均约9公里。在这个方寸之地,天上经常有以色列的侦察机、无人机巡逻,每当经过时,“嗡嗡”声让电视屏幕一片雪花。海面上每天都有以色列军舰巡逻,随时监视加沙渔民的动向,稍有逾越就开枪扫射。而在城市上空,飘着巨大的以色列白色气球,里面装有摄像头,监视着加沙人的一举一动。
“很压抑!”这是进入加沙的许多外国人的感觉。外国记者凯伊说,每次离开加沙他都要用“出去”这个词,“因为它太像一座监狱了”。
对于加沙人来说,轰炸声简直是家常便饭。记者多次在公共场合看到,当轰炸声响起时,没人抬头看一眼,连刚会走路的孩子都眼皮不抬,继续玩耍。记者在加沙南部一户人家采访时,突然天上传来飞机声,记者问:“什么飞机?”在场的大人和小孩异口同声地说:“F-16。”他们已经熟悉到听声音就能分辨机型了。他们说,这不算什么,他们还能分清爆炸的声音是来自以色列的炸弹,还是加沙飞往以色列的火箭弹。在加沙有个笑话说,如果你能听到轰炸声,那恭喜你,因为你不是他们命中的对象。
远离哈马斯设施
这几天战事紧张,加沙出现了全民“大搬迁”活动。由于以色列袭击的主要目标是哈马斯的政府机关、安全设施、武装人员发射火箭弹的地方和武装人员的家,位于这些区域附近的居民有条件的都已经搬离,投亲靠友。
伊亚德住在加沙城的南部,前几天,因为有武装人员从他家附近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这里成了以色列空袭的目标。空袭在家附近炸出一个几米的大坑,他家的窗玻璃全被震碎。后来,考虑家附近还有控制加沙的哈马斯内政部,极易受到袭击,他们决定搬到城中心的父母家居住。搬出两天后,内政部大楼即被炸毁。
据了解,由于加沙城中心主要为居民区,没有哈马斯的设施,成为人们搬迁的主要目的地。在冲突升级的这几天,阿布·贾瓦德和他的几个兄弟从加沙城的其他区全部搬到市中心的父母家。这样,6个家庭共30多个人开始生活在一起。他父母家是有3个卧室的两层小楼,每两家分一个卧室,晚上大家都睡在地上。平常大家都不出门,每天就看看电视,跟踪一下战事,孩子们一起玩耍。他说,4年前发生战争时他们就是这么度过20多天的。
偶尔在轰炸不太激烈的时候,贾瓦德家会派一个人出去采购食品。由于有此前战争的经验,加沙人每家都会储存很多耐放的生活物资,比如他们日常必需的橄榄油、奶酪等。在战事持续的时候,出门只需买些大饼就能度日。
来源:新华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