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词。随着集美新城的强势推进,随着一批百亿工程的投建,集美的强劲脉动无一不在昭示一座新城的快速崛起。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市局的坚强领导下,市国土房产局集美分局紧紧围绕跨岛发展战略,用好、用足、用活土地政策,既高效地为新城项目的落地建设提供支撑,更注重全面发挥土地政策对新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引领作用,通过以保障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要为重点,严格规范管理,积极主动服务,力促岛外新城建设不断迈向更高台阶。
促发展
保障项目用地
推进新城建设
集美新城,一个个百亿项目破土动工;杏林湖畔,一栋栋高档住宅拔地而起……集美开发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为了保障建设用地,市国土房产局集美分局加强管理,突出服务跟踪,提高农转用报批工作效率,没有因土地供应而影响一个项目建设。土地得到盘活,为集美新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地空间,也为集美新城积蓄了发展的能量。
土地是有限的。集美分局严格执行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用地项目在规划区内选址,减少规划调整。搞好用地需求调查,提前与辖区相关部门做好沟通,指导督促其做好报批前期工作。
针对农转用报批周期长、时间久等问题,集美分局派专人到重点项目指挥部跟踪落实、积极协调报批各个环节,及时解决突出矛盾,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妥善解决报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对重点项目,集美分局领导亲自跟踪落实报批进程,及时协调处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确保农转用报批手续在最短时间内顺利核批,全力保障辖区内各类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紧紧围绕集美新城、软件园三期、厦门新站片区、机械工业集中区二期、灌口小城镇、集美物流园区和后溪工业组团等重点建设项目,厦深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新农村建设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集美分局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共上报70个批次(含单独选址)285宗项目用地的农转用报批,面积2123.8649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486.7054公顷),对每一宗用地项目进行CAD坐标核对。
面对繁重的征地任务,集美分局指派专人深入到重点项目建设征地第一线,深入征地拆迁现场第一时间提供跟踪服务,现场解决征地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征地中存在的政策、补偿标准、操作程序等问题,现场进行解释宣传,主动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集美分局还把窗口延伸到国土所,由各个国土所集中受理本辖区内拆迁项目查档申请和查档结果的领取,为拆迁单位节约了大量时间,共为拆迁单位提供3934宗被拆迁户住房批准情况的查档审核意见。
保民生
破解土地难题
维护社会稳定
国土资源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辖区经济发展的工商业项目建设,还是关系群众生活的房屋确权、保障房建设、征地拆迁补偿,都与市民密切相关。
从坐等企业、群众上门的被动受理模式到主动寻找问题提供帮助,集美分局积极开展“三服务”(服务辖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活动,通过驻点走访社区和企业,去寻找和解决关系到辖区经济发展、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统筹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将有限的指标用于安置房、村集体发展项目等民生工程用地上,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开工建设;高度重视保护村(居)民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先后投入252万多元,对辖区各村(居)居民点进行数字化测绘,形成完整全面的地籍图,共完成土地房屋测绘38605宗,为保障居民的土地使用权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帮助路达公司向上级协调解决其部分厂房土地性质变更问题;帮助协调解决宁宝花园地下停车场确权问题……
集美分局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土地难题,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针对矛盾尖锐、情况复杂的各类土地权属纠纷,集美分局工作人员持谨慎负责的态度,详细调查,认真勘察,多次召集争议双方调解,听取双方意见,重视对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并结合历史与现状,将相关情况形成土地权属争议调查报告及调处意见书上报区政府,较好地解决了杏林街道、杏滨街道等辖区部分村(居)之间的土地争议,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
集美分局还通过座谈会、宣传板报、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现有的国土房产政策,做好为群众所关心的但因种种因素目前仍无法解决问题的解释疏导工作,做到“能做会说”、“公开坦诚”。
重服务
简化办事流程
工作效率最大化
提质、提速、为人民、促发展。集美分局在管理制度、办事流程设置上,尽可能简化便民。
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集美分局将部分环节前置,如采取先测绘后收件;对部分环节进行整合,如在下乡开展房产地籍产籍调查的同时受理其他群众的登记申请,实行上门收件和地调并行的灵活工作模式。
集美分局每个工作人员要确保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工作人员下乡收件服务时要随身携带服务指南和政策宣传册,方便群众了解办事程序、促进政务公开,宣传土地相关政策、提高群众的知法守法意识,实现日常工作和普法宣传的有机结合。
在办理权籍登记、动态巡查等工作的同时,利用和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倾听群众的声音,及时发现矛盾,把可能发生的信访投诉问题化解在基层。在工作方式上,实行“延伸式服务”。
根据农村实际采用“三不限”式服务,即服务地点不限于大厅、服务时间不限于8小时、服务形式不限于收发件。按照群众的生活工作习惯,采用灵活弹性的工作模式实行上门服务,如主动电话预约、集中现场收发件等。
来源: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