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绿肥“种”出花海节


时间:2012-11-20  来源:海峡都市报 点击:

  

花海中的蝴蝶图案

 

  花海中的蝴蝶图案

  本报驻台记者 张伟

  本报讯 占地超过2亩的“花蝴蝶”,高近10米的“鲜花萤火虫”,甚至还有用香菇拼出来的“蒙娜丽莎”……这几天,爱花的台湾人向台中集结,因为台中新社花海节开幕了。但是,即便是台湾本地人,也未必知道,这个年吸引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年吸金超过13亿元(新台币)的花博会,起初仅仅是一个培育绿肥(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的种苗场。

  虽然17日开幕后阴雨连绵,但50公顷的花海节现场,仍然涌入了8万人次游客。高近10米的“花金龟”是小朋友们的最爱,这种用花草搭架做成的造型,加上大面积的花海拼图,已成为花海节的招牌;超过30公顷的太阳麻很壮观;向日葵和波斯菊开得一片灿烂。主办方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动用了超过100种花卉,而且分批种植,陆续开放,确保在一个月的花海节期间,每天都是花团锦簇。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漂亮的花儿,原先都是绿肥。所谓绿肥,就是一到两年生的草本植物,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埋进地里做肥料。新社的这个种苗改良繁殖场已有百年历史,早年是种甘蔗的,后来改种棉花和高粱。“每年3月到8月是种植期,之后就尝试种绿肥。”主办方秘书廖文伟介绍,以前台湾农业都是种两季,后来因为产量太高,价格下降,农民利益受到伤害,农界就推广绿肥。这样既改良土壤,又避免价贱伤农。

  “我们发现每年绿肥开花的时候,附近的居民,特别是城里的年轻人,都结伴来玩。”廖文伟说,7年前“农委会”要求旗下种苗场都要做业绩展示,他们就想到在绿肥开得最好的深秋,搞一个“花海节”,没想到一举轰动全岛。

  花海节一口气办了7届,做的早已不仅仅是花的生意,规模远远超出了种苗场的计划。以今年为例,除了花卉区,当地还规划了“(台)中彰(化)(南)投农特产品行销区”和“中台湾农业博览会”,仅前者就有200个摊位。


来源:海峡都市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