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崇明县横沙乡富民村村民季国强面对自家丰收的橘子一筹莫展。早报记者 张栋 图
秋风吹过,橘树轻轻摇晃起来。成熟的金黄色从枝头的绿叶间亮出。这是季节更替的信号,也将决定橘农一年辛勤劳作的命运。
今年是上海市崇明县横沙乡有史以来柑橘丰产又美味的年度,“全乡总产量超过了3.2万吨。”崇明县横沙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朱建飞说。柑橘的甜度单位值也超过了12,这个数值在去年是9。
但不仅是崇明,浙江、湖南、江西等全国多地都迎来了柑橘大丰产。这些外地柑橘甚至抢先占领了上海的市场。
根据横沙农业部门11月14日提供的数据,全乡柑橘目前销售量约为产量的1/3,而去年同期的这一数字达到了70%。
今年到横沙收购柑橘的商贩尤其挑剔,因为选择太多。橘皮若有斑点,他们就不要了。这些橘子最终将熟透掉落,烂在泥里。
在横沙乡富民村里,橘农们忍受着商贩的挑剔,还要小心翼翼请商贩吃饭。不然,挂满枝头的橘子就别想卖出去了。
相信老天爷
对外交通仍依赖摆渡的横沙岛是个恬静的地方。
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横沙岛的村落一半是橘林,一半是水田。阳光洒入橘林,橘子的清香便飘散开去,蟹苗也争先恐后爬上蟹笼的织网。
橘子和蟹苗是横沙岛的两大农产品,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称,横沙乡橘子种植经济占据了整个乡经济结构的三分之一。
横沙乡有24个村子,富民村最靠近渡口,因此离上海最近。富民村橘园有600多亩,养殖蟹苗800多亩,稻谷等常规农作物只有不到100亩。
横沙乡橘子的种植要追溯到30年前。橘子是外来的经济品种,从浙江临海被引进横沙栽培,随后成为上海本地品种而供应本市市场。
67岁的季国强种过水稻,养过鸡鸭,说自己只会种地。他的5亩地在6年前全种了橘树。在橘子的成熟季节,这名脸色黝黑、裤腿沾着泥巴的老汉习惯大声招呼邻居,“买橘子的来了”。
季国强说,自己没考虑过种其他作物,原因有二:专家说这里的土质适宜种植橘子,而且大家都种橘。
他相信专家,更相信老天爷。
橘树成熟的周期有五六年。在这期间,橘树从苗到树,结不了果。
季国强和橘树培养了6年的感情,他撒下有机化肥,还要对付害虫,虫害会让橘子从黄色变成黑色。
2012年11月13日上午,季国强在橘林里锄草,摘下开始变软的橘子,树下散落着很多已经腐烂的橘子。
橘树已长出了成年人的个头。随着越来越多的橘子开始成熟,树身也开始加重。为此,季国强在树根和土壤的连接处使用了木架子,它用于支撑橘树的重量,防止橘树倾倒。
去年,季国强的橘树结了第一个果子,去年5亩地的橘子,让他赚了1万多元钱。
在种植历史上,横沙乡从未有过像今年这样的丰产。“所有的橘子都丰产。”崇明县横沙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朱建飞说。
“今年雨水不多、温暖期又长,早晚温差大,台风虽然来了,但没有吹折几棵橘树。”季国强说。
满枝摇晃的橘子容易引发丰收的联想。所有人都期待今年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晚了一步
横沙乡的北边与崇明隔江相望,西与长兴岛毗邻,东边出去就是大海。“孤岛,名副其实。”朱建飞说。
一辈子在田里忙活的季国强称,自己是种菜好手,却不会上网。他坚持认为网络是年轻人的玩意。
他与外界的联系,一个是电视,还有就是渡口。
季国强每次去上海市区,必须要搭乘渡轮,10多分钟后,到达长兴岛,然后辗转搭车赶往市区。
在没有手机之前,季国强经常去渡口打听,他通过和船员聊天的方式去了解,上海发生了什么事。
在接受采访时,季国强不得不承认,横沙是闭塞的。“外地的橘子都运到上海了,我们还不清楚。”季国强说,大家晚了一步。上海的市场已经被各地的橘子陆续占领。
季国强说,今年10月中旬以后,久久未见有人来横沙收购,焦虑的情绪渐渐浓了起来。
村民们打听来的消息是,丰收的不止崇明和横沙,远在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等地的柑橘都“大丰收”。
外地橘子已经开始“先发制人”。因为早熟于崇明柑橘20来天,它们已经源源不断地被运往上海。
只求保本
听闻崇明岛和长兴岛有商贩去收购橘子,横沙乡的橘农坐不住了。
都11月份中旬了,前来收购橘子的商贩依旧寥寥。季国强跟熟识的商贩联系,对方都说,今年橘子太多了,我们怎么也卖不掉,你们那过来不方便,再等等吧。
“再等等橘子就要烂了。”季国强的心事是,手头5亩地,成熟的橘子约有4万斤,再怎么也要卖掉。
于是,眼下富民村的橘农心态近乎一致,保本。
橘子的田头收购价一度降至每斤0.45元。去年的这一数字最低也要每斤1.1元。
田地收购意味着橘农只提供橘子,不负责运输。
即便如此,他们还面临另一个困境,那就是采橘人工费比去年涨了10元,达到历史最高的每天60元。
人工开到了最高价,季国强也找不到劳力来帮忙。“电话约好了,第二天可能又变卦了,很多劳力也不讲究诚信。”季国强说。幸运的是,季国强只有5亩橘地,“我晚上加班剪橘子,事情可以对付过去了。”
他苦笑着说,还不如明年去帮别人剪橘子,自己不种橘子了。
季国强的儿子季培康目前是富民村村委会主任。他计算了下,如果田地是自有的,如果橘子的田地收购价低于每斤0.35元,就要亏本。
季培康告诉父亲,“你要学上网,不仅要看天还要会看行情。”
对未来担忧
横沙乡橘农的销售渠道目前有两种,卖给来当地采购的小商贩,或者卖给果行,即水果批发市场。
今年6月,横沙乡专门修筑了数十条水泥路,通向乡里所有的橘园。但在记者采访期间,罕见有商贩驾驶货车从市区开来收购。出现在村口的收购商成了“抢手货”。
11月13日下午,富民村村民陆亚宝的橘地里,安徽商贩杨美丽正挑拣着橘子,随后将运往宝山区江杨北路的水果市场售卖。
静悄悄的橘园里,不时传来商贩挑剔的声音,这个不要剪,那个不要了。
56岁的陆亚宝小声告诉记者,今年的商贩特别挑剔,不过为了能早日卖出橘子,橘农还要请来收购的商贩们吃饭。
杨美丽要看的是个头,还有更加重要的“卖相”。
今年可挑选的余地很大,果农摘下的全是“漂亮”的橘子,而树枝上剩下的橘子多数有“风斑”黑点。“风斑”的成因,是因为遭受风力和雨水的侵袭而自然形成。陆亚宝说,虽然有点难看,但并不影响“吃口”。
杨美丽解释,上海的顾客非常讲究“卖相”,因为今年生意难做,她也迫不得已。
杨美丽丈夫在装箱,其实也在进行二次精选。额头冒汗的商贩抱怨,今年本地橘子吃口没有外地的好。
“我们的生意也不好做。”杨美丽说,今年每三天来一次横沙乡,以0.5元一斤的价格收购蜜橘,一天装一车约180箱,共8000斤左右。 而在往年橘子丰收的季节,杨美丽可能每天都要来横沙乡“报到”。
陆亚宝说,24岁的儿子还没娶上媳妇,全家的收入几乎都靠卖橘子。
橘子和儿子是陆亚宝最大的心事。
最近几天,富民村的村民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崇明岛和长兴岛的橘子因为交通便捷已经开始大量销售了,接下来终于要轮到横沙乡了。
“再不收乡里的橘子就要烂掉了。”季国强说,照这样的进度下去,明年1月底也收不完。就算自家的橘子可以全部售完,今年的利润顶多5000元,仅仅是去年的一半。
明年就是季国强种植橘子的第8个年头。对于前景,他满心担忧。
来源: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