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黄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刚提回来的新车,车座竟然是锈的,4S店答应尽快更换,但要他先签署保密协议,签了协议后就不能“投诉、要求、诉讼或仲裁”。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的扩容,车主投诉越来越多,车商要求车主签订保密协议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如此维护品牌形象谬之大也
要求车主不能投诉,是很多4S店的惯常做法;之所以要保守秘密,显然是不希望车主把篓子捅出去,引发更多消费者关注。表面上看这个品牌是在维护品牌形象,但实际上这种做法谬之大也。
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逐渐觉醒,很多品牌为了避免产品问题被曝光,往往以许诺好处的方式来对车主进行“封口”。如果仅从单次事件来看,车主是赚到了。但是如果这个品牌这批车都存在问题,而消费者都被“封口”了,这个汽车品牌实际是涉嫌违法的。另外,即使这个问题解决了,难道就能保证不会有其他问题,特别是那些没有被发现的隐藏问题?这里面潜藏的风险非常大,随着汽车强制召回制度的出台,消费者的意见对于主管部门决定是否强迫某厂家实施召回具有关键作用。消费者不应轻易被收买,道明实情才是正确做法。 本报特约记者 黄习伟
别把新车太当回事儿
最近,有车主惊愕地发现:心仪的豪车到手没多久,居然发现座椅生锈!对此,业内专家解释,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出厂时除锈工序做得不到位,库存时间超过一年以上,包括存放地点的湿度较大,都有可能生锈。可是,专家指出,无论何种原因,只要车辆卖到车主手上,发生这种情况都难辞其咎。这件事也提醒车主们,提车时要仔细检查它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
比如说,新车的行驶里程正常应该在8—10公里左右,车漆、内饰要看有无擦痕,底盘是否有脏物、擦痕。当然,最核心的部分,是在怠速情况下听发动机声音,通常在5分钟内都不应听到异响,其他细节主要体现在水箱散热片有没有杂物、座位保护包装及车头塑料纸是否完整。 本报特约记者 梁罗喆
厂家要敢于认错并有所作为
车主被要求签保密协议时常可见诸报端,消费者若不接受,想要成功维权几乎是不可能的。分析商家的动机,一是怕损了名誉,影响形象;二是怕厂家获悉,罚款甚至是吊销授权资质。
如何从源头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呢?一,厂家要有作为,建立让消费者有顺畅的机制,遇到类似事件直接向厂家申诉快速解决。二,厂家要敢于承认错误。有一个榜样:8月19日,在经销商大会上,长城汽车(601633,股吧)当着媒体的面,用近半个小时的视频展示了长城用户对终端服务品质的种种抱怨,也对长城4S店的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揭示,结果反而得到了舆论的一致叫好。三,消费者权益条款要对消费者言论自由有清晰的表述,不然,类似事情一再发生,主管部门却掌握不到信息,因为消费者要维权就得被“封口”。
来源:云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