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山韵茶场位于美丽的红枫湖畔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11月16日讯:15年前,19岁的张卫明开始接触茶叶,去贵州各产茶地收购茶叶销往全国各地。15年后的今天,张卫明的山韵茶业公司拥有3000多亩生态茶园,成为贵阳市重点龙头企业,获得中茶所QS认证的有机茶园500多亩,在贵阳两大茶城均有销售门店。山韵茶业的健康成长,从茶叶的种植开始。
茶为山之韵
贵阳清镇市的红枫湖,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区。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深厚的土层,肥沃的的酸性黄壤,成为茶树生长的适宜区。
2008年,红枫湖镇提出要在红枫湖景区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茶叶成为最好的选择。了解到这一消息,原本做茶叶批发生意的张卫明动有了想法。
“红枫湖属于典型的寡日照、高海拔、低纬度地区,不仅气候条件优越,还有便利的交通。”凭借多年与茶叶打交道的经验,张卫明开始与红枫湖镇刘关堡村接触,最终以每亩180元的价格承包下1000亩土地,开始在红枫湖畔种茶。
“有山必有水、有水才有韵、集山水之灵气、蕴育出茶叶之精华。”这是张卫明对公司名“山韵”的解释,也是他对茶场的美好希冀。让山的韵味壮大茶树的根茎,让水的灵气滋养茶树的嫩芽。
长年与茶叶为伴的张卫明知道,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茶要做好,要先种好。因此,在公司创立之初,就提出了“好茶从种植开始”的理念。
质为茶之魂
好茶从种植开始,张卫明把这个理念完完全全的融进了基地的建设中。从基地建设之初,张卫明带着当地的农民一步一步的翻挖、平整土地。茶苗刚种下去的时候,很多人会为了保证成活率,施化肥让茶苗快速成长。
张卫明的茶苗在长了一年以后,比一般的茶苗要小很多,前来参观的一个专家说:“卫明啊,你的茶苗怕是长不活哦。”“我知道不施化肥的茶苗长势会差一点,但是我坚信有机的品质一定可以后来居上。”张卫明对自己的茶园很有信心。
如今的山韵茶场,绿油油的茶树长满了山头。园中比茶树高一些的桂花、香樟树,像一个个卫士,守护着茶园。
“山韵茶场今年的人工除草费花了近十万元。”张卫明笑着说,有机茶的内涵十分丰富,对茶园的后期管护有很高的要求。人工除草虽然成本很高,但是可以避免除草剂的滥用,而且除下来的草可以做肥料,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有机茶的成本还高在肥料上,由于不能使用化肥,张卫明的茶树肥料都是从安顺一个油厂买来的油饼。一吨油饼的价格高达2000元,而一吨油饼仅能满足4亩地的需求。这个冬天张卫明的肥料支出就要近20万元。
“只要品质好,茶叶的销售是绝对不用愁的。”张卫明的茶园明年就要开始修剪了。明年对茶园的投入将会更大。但是张卫明看准了有机茶的市场,把山韵茶业定位在“精品、有机、重质轻量”。
“我希望我的茶园不仅给我自己带来收入,也能帮附近的农民增加收入。”共富裕,共发展,这是张卫明对自己的要求。
诚为信之本
3年前,招商进来红枫湖开垦荒地种茶的张卫明并不受当地老百姓欢迎。那一片山地是他们的放牛地,一旦开发成茶园,他们就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放牛。
“老百姓的思想很单纯,牛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耕地、犁田,所以我理解他们的想法。”张卫明从开始种茶那天起,就在思考如何与老百姓相处得更融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直接受益。
“你知道采春茶时,农民的工资谁说了算吗?他们自己说了算。”张卫明对这一点很有信心,为了方便老百姓,采茶的工资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结账方式。有的一天一结,有的一周一结,也有一月一结。虽然这让张卫明的财务多了许多额外工作,但老百姓对茶场的态度的确改观了。
“现在的周围的老百姓看到我在茶园里转,都会让我去他们家吃饭。”张卫明还带动周围的两个大户发展了一千多亩茶园。山韵还成为他们的加工厂,加工费只收取成本的电费和一点点人工费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支持,山韵以质求诚,希望带动当地百姓共谋发展。”张卫明说明年他的茶场正式进入丰产期,从采茶到除草,他预计给老百姓的工资能达到70万元。
来源:西部开发报茶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