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眺望湘江,比肩岳麓山,苍翠浓郁的青山环抱碧水荡漾的尖山湖,几乎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上班族在办公室透过玻璃窗就能尽览湖光山色……
这里,沐浴三湘人文科技,承载长沙大发展,70%以上是电子信息类企业、软件企业,积聚电子制造、软件与服务外包、动漫文化创意三大产业,作为长沙高新区第一个专业园区的信息产业园,是众多高端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堂。 生态环境优美、智慧产业云集,宜业宜居的长沙信息产业园正逐步成为湖南的“硅谷”,引领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发展。
规划
打造国内一流信息产业园
正如战略家很注重先发优势一样,长沙信息产业园自建园起就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势,成为出生高贵的骄子。长沙信息产业园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信息产业园”,建设宜居宜业的科技生态新城。
与其他园区相比,长沙信息产业园既有起点高的优势,又有起步晚的劣势。为实现“建设国内一流信息产业园”的目标,信息产业园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规划,画好这幅瑰丽的画卷。该园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院编制了园区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世界知名公司IBM、仕邦魏礼仕高标准编制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园区重点发展电子制造、软件与服务外包、动漫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以电子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形成特色分明、分工明确、发展均衡的四大功能区域:总部经济与商务区、孵化器与产业区、生态涵养与保护区和生活服务配套区。去年,又在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园区景观设计,打造亮点工程。
围绕“一心,两带,四片区”的发展格局,信息产业园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二、三产业并举。以现有的四大片区,即软件、服务外包片区(主要依托中电软件园、创业基地等项目)、手机通讯片区(主要依托拓维、云海通讯、基伍等重点企业)、中心商务配套区(主要依托尖山湖片区,带动园区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和电子信息制造片区(主要依托三环线的源科、景嘉微等重点企业)为着力点,坚持规划引领,策划先行,完善产业聚集区规划体系,加快服务业整体规划和尖山湖公园的规划建设,尽快形成以尖山公园为核心,岳麓大道产业特色带为主轴,东方红路商业经济带为辅的产业格局,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罗社辉指出,信息产业园应牢牢把握“项目是核心,服务是重心,融资是基础,整合是支撑”的工作定位,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全力以赴促进开工建设,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在招商、开工、建设乃至运营后都要贯彻“一切为了企业服务,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的理念。
建设
博采众长建“湖南硅谷”
俗话说:筑巢方能引凤。几年前,信息产业园所在地还是一片农田。经过园区建设者的不懈努力,短短几年时间,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初具雏形。几年来,园区共投资30多亿元,完善了园区路网,主干道尖山路、青山路、东方红北路、望青路、永青路、延农路、旺龙路等相继建成通车,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推进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省第一家智能化变电站——金南变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园区累计征地8000多亩,加快拆迁腾地,为项目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沙信息产业园集聚电子信息类企业、软件业和文化创意类企业,是一个用智慧来生产的高端化园区。打造“湖南硅谷”,建设专业园区、精品园区、效益园区和两型城区,就要定好位。首先是对园区的专业产业定位,长沙信息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李平波告诉说:“专业园区的‘专’不是只做一个产业,而是主导产业达70%以上,我们的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广义上讲包括软件业、手机动漫、文化创意产业等,这些都属于电子信息产业。在做好电子信息产业、文化创业产业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做好城市建设。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城区服务,保证精品园区、精品城区的建设发展。”
有山有水,生态环境极佳,核心片区尖山湖片区总面积4000多亩,其中尖山山体2500多亩,尖山湖湖面300多亩,成为长沙信息产业园独特的资源。如何秉承保护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尖山湖片区,打造长沙信息产业园的形象和名片,是园区决策者思考的问题。李平波表示:“在建设发展中,并非道路修得越宽越好,自然的环境更能引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体现,我们将按照‘造环境、聚人气、兴产业’的理念,建设精品新城。”根据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要求,长沙信息产业园将把尖山湖片区建成凸显长沙“山水洲城”特色的地标性山水生态开发片;东承滨江商业区、南接麓谷产业区、西连长益城际线、北领望城融城潮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为电子制造、软件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量身订做的高端商务配套功能区;崇尚“工作即生活、体验式参与”的区域性动漫文化智慧园。
为了建设好“湖南硅谷”,长沙信息产业园多次组织考察学习团学习外地优秀园区建设发展经验和理念,不断自强内功,加快建设步伐。创业基地的建设是信息产业园的另一大动作。创业基地占地130多亩,规划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以发展总部经济和工业地产为主轴,将把基地打造成为园区产业提升的新形态、资本运营的新平台、生态新城的新名片。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意向购房,订购面积10万平方米。基地将于11月18日正式奠基开工。这些基础工程的建设,一步步把“湖南硅谷”的新城新貌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服务
多措并举,一抓到底
当跃身国内一流自主创新特色专业园区阵营时,产业服务质量成为社会和企业尤为关注的重要方面。发展的关键,拼的不再是优惠政策,而是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完整的产业链和更全面、更优质、更精细的服务。为抓好服务工作,信息产业园明确由招商产业局牵头,规划建设局和社会事务局配合,组建专门服务队伍,实行“一项目一结”的制度,进行全方位的精细服务,专人进行全程跟踪一抓到底,有针对性地服务入园企业,尤其在新入园企业的代办报建方面,服务团队从总图设计开始一直细致服务到项目放线为止,帮扶企业节省审批时间,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和智慧花在建设发展上,以达到入园企业早开工、开工企业快投产的效果。
实际上,服务工作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园日常工作的常态。例如,信息产业园每周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分析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目标和措施,对入园企业列出开建时间表,制定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办法,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企业延期开工责任,明确政策服务和工作流程,明确人员保障和绩效激励。通过多措并举,使企业有压力、员工有积极性,形成园区内部干劲十足、外部有奖有惩的可喜局面。针对企业开工中的相关问题,积极联系、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在规划报建方面寻求联动和支持。针对企业开工后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解决。如日业电气公司、华时捷环保公司开工后,存在渣土和噪音等问题,园区负责人及时组织当地政府、企业、施工单位、村民进行协调,最终妥善解决了问题;在中电软件园开业之际,由于暂时未开通公交车,信息产业园管委会立即向长沙市相关部门申请,开通了从长沙西站至中电软件园的专线巴士,保证了中电软件园的正常开园。
正因为信息产业园的细致周到服务,今年以来,就有日业电气、科创信息、华时捷环保、道通科技等四家企业的项目开工建设。
招商
已有160多家企业落户
招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产业发展的前途和未来。在这方面,信息产业园重点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园中园招商上寻求新突破,努力改进招商方式,创新招商模式,拓宽招商领域。
目前,已经有中电软件园、富士康、中兴通讯、拓维信息、长沙晚报、长城信息、道通科技、华时捷电子、力合科技、科创信息等160多家企业落户园区。其中,中电软件园系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逾30亿元,计划5年内吸纳1000家左右IT企业进入基地发展,新增产值300亿元以上,力争做成中部地区最大、最强,全国最具特色的软件产业基地。该园于2009年奠基开工,目前引入企业130家,正在抓紧第二期建设。
2011年签约的长沙晚报报业集团麓谷文化产业基地项目,预计建成后年总产值在15亿元以上,年上缴税额1.5亿元。该项目将建成世界一流的新闻传播中心,打造具有标志性建筑物的城市景观平台,构建现代化的新闻旅游景点和文化产业公园。
预计2020年园区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从业人员10万人,1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20家以上,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园区将建成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对话
造精品引智慧产业 建设两型新城区
——访长沙信息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李平波、管委会主任肖勇军
记者:信息产业园如何打造精品?
李平波:在发展思路和实践中,信息产业园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规划。一是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发展“两型”产业;二是产业发展规划。信息产业园有自己的功能分区和组团。尖山湖和“两带”着重功能配套,这是一块高端商务区;三是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信息产业园是专业园区,同时也是一个小型的城市。园区紧靠岳麓大道,区域位置好,要加快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打造精品园区。
记者:精品专业园区对于入园企业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肖勇军:信息产业应该是一种智慧产业,凡是用脑袋凭智慧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我们都欢迎,尤其是在动漫、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产业中介服务等有区域特色和发展基础的领域,我们要加大招商力度,使园区逐步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
记者:长沙高新区在哪些方面使信息产业园增添了活力?
李平波:高新区有几大优势,一是专业的服务团队,二是产业的聚集效应,三是平台建设。因为高新区专业的服务团队,引进了不少企业,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通过高新区内各个优质的服务平台,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招商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在近年来全球经济出现缩水的大背景下,高新区专业的招商团队,依托高新区良好的发展政策环境,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么一个良好的氛围,也是信息产业园能够在高新区迅速发展的原因。
记者:肖主任,在创业服务方面,您有哪些经验?
肖勇军:我们提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做好整体规划,在空间上考虑交通、安防、绿化、房子结构,甚至形状颜色都做到有规划;在产业领域上尽量类聚,比如把与手机有关的产业与拓维信息放在一起,空间在一起,相互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支撑。开放管理理念,企业作为社会提供服务产品的组织,具有社会性,企业之间不留围墙,便于企业间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同。
记者:信息产业园的特色是什么?
李平波:现在信息产业园的特色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产业上的特色,在这一块我们不断培育具有创新活力的电子信息类产业和文化创意类产业;二是建设上的特色,产业与城市相融合,功能分区十分明确;三是管理上的特色,企业之间不建围墙,加强安全环境的创建,构建能够适应园区的管理平台,把所有的社会资源分类管理。
记者:园区用什么来吸引企业?
肖勇军:首先要在产业上突出信息领域。在建设上突出山水融合和规划建设统一,在社会管理上突出统一的区域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其次要打造能留住人才的生活环境。我们鼓励企业将公共服务资源社会化,把企业小家建成园区大家,让员工享受大家庭带来的方便,同时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保证城市服务功能覆盖园区每个角落,建成宜业宜居的专业园区和两型城区。
精彩回放
2008年6月,长沙信息产业园成立,隶属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8年11月,湖南省政府批复长沙信息产业园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
2008年12月,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为信息产业园授牌;
2009年9月,园区省、市重点产业化项目——中电软件园奠基;
2010年,富士康、中兴通讯、拓维信息等项目相继入园;
2010年12月,省委书记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率省五大家领导视察园区;
2011年,长沙晚报报业集团麓谷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签约,未来世界一流的新闻传播中心选定信息产业园;
2012年7月17日,科创软件园和道通科技工业园两个产业项目同时在园内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来源:长沙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