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去餐厅吃饭经常会有服务员向您推荐:我们这里有无公害蔬菜,那是绝对的绿色食品。久而久之,“绿色食品”似乎已经成为老百姓心目中健康、环保的代名词。
然而,一直以来,绿色食品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市民对于绿色食品的概念也十分模糊。如今有些不良商家打着“绿色食品”的旗号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消费者很有可能会陷入“绿色陷阱”。
10月1日,农业部修订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一办法的实施将利于绿色食品市场的整顿。这也意味着我国对绿色食品的管理将更加严格和规范。
准入门槛提高
谈及绿色食品的概念,许多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应该就是天然健康的食品,虽然消费者很信任“绿色食品”,但购买时却没太注意产品是否有绿色食品标志。
据了解,新版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号称史上最严,它对绿色食品标志审核和发证做了更严格的规定: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生产单位前三年内无质量安全事故和不良诚信记录,在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期间,因检查监管不合格被取消标志使用权的,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情节严重的,永久不再受理其申请。
而且,食品标志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统一认证管理。与此同时,绿色食品新规也强化了“证后监管”,建立绿色食品企业年检、产品抽检、风险防范、应急处置和退出公告等证后监督检查制度。
管理办法还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负责对辖区内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包装标识,包括标志使用等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来确保产品质量。同时还规定和构建了绿色食品企业年检产品抽检,风险防范应急处置和退出公告等等监督检查制度。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运浩表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抽检率的监管将更加严格。
记者了解到,除每年对获得绿色使用标志进行常规的年检外,新办法明确产品的抽检率超过了30%,这个抽检比例是所有食品中比例最高的。
“新办法的出台对绿色企业和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大,将有效维护绿色食品品牌的公信力,让消费者吃上更加安全的绿色食品。”北京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周已秋说。
认清食品“身份证”
市面上打着“绿色”旗号的食品越来越多,哪些食品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恐怕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问号。
周已秋表示,现如今假冒“绿色食品”泛滥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一旦披上“绿色”外衣,其价格就比一般食品要贵,因而大量的假冒“绿色食品”因此泛滥。
目前来看,有的超市商品外包装上有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绿色食品”文字和编号,但没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字样。而一些小型超市的商品外包装则干脆打出 “健康”、“天然”或“无公害“等字样,却没有任何关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标示。
专家指出,消费者要学会读懂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四种形式,包括图形、中文“绿色食品”、英文“GreenFood”以及中英文与图形组合等。图形由三部分组成,上方是广阔田野上初升的太阳,中心是蓓蕾,下方是植物伸展的叶片。其中,A级绿色食品标志为绿底白字,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为白底绿字。该标志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认定颁发。
据记者了解,根据新修订的办法,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有效期为3年。而且,一般来说,绿色食品标志都要求贴在产品的显眼位置,上面需注明企业信息码。
总而言之,《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将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加有效地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