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尹辅华)记者昨从佛山市农业局获悉,根据近日全市农资打假督查行动发现的问题,农业部门将借鉴兽药经营GSP行业管理模式,进一步研究农药、肥料、种子等经营管理,其中拟研究建立市级农药行业协会。
据了解,为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障秋冬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日,该局联合市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农管办组成联合督查组共17人,对禅城、南海、高明和三水四区农药、兽药(渔药)等农资经营情况开展了农资打假秋冬季督查行动,重点检查各地农资市场、农资经营店铺有否存在销售假冒伪劣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渔药)等农资的违法行为。行动中,共检查农药(肥料)经营(批发)店铺10间,种子经营店铺1间,兽药(渔药)经营店铺9间,宠物店铺3间。
从督查情况看,全市各农资销售市场秩序较好,证照齐全,购销台账记录清楚。但在检查中仍发现一些问题,高明区一家农资店售卖的“淋灌清”氯氰菊脂涉嫌套用正规生产厂家的农药登记证号,检查人员当即封存了涉嫌货品,并作进一步核查处理;对少数农资店铺的一些不规范经营行为,检查人员对其进行了口头警告;对一些批号过期的兽药,勒令店主将其下架。此外,检查组将根据该次农资打假督查行动发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借鉴兽药经营GSP行业管理模式,进一步研究农药、肥料、种子等经营管理,探索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三水区白坭镇对农资店档按照"一店一档"的要求建立档案资料,做好情况分析,实行动态化、图表化、类别化管理,比如对连续4次以上日常巡查未发现违法行为的农资店档列入"红名单",给予重点扶持和宣传,可减少日常市场执法巡查和农资质量抽检次数,推荐为"农资经营示范店"。对日常巡查发现违法行为、或对查出问题未整改、或抽检发现伪劣产品的农资店档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管,限期进行整改。”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结合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展,研究建立市级农药行业协会,着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规范农药经营市场秩序,促进农药生产经营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