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科技服务“三农”的武汉模式


时间:2012-11-05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

  今年是“农业科技促进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作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如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地方公益型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武汉市农科院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科技支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水平是支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基础,而人才和团队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为满足优势学科发展的需要,2007年以来,武汉市农科院共引进1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博士23人,硕士52人。该院还依托各科研所(直属公司),整合和优化全院现有的农业科技资源,设立水生蔬菜、大宗蔬菜、水产、畜牧兽医等九大科技创新团队,每年争取市财政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并对进入创新岗位的人员津贴总额按不高于当年度该创新团队创新经费10%的比例提取安排,极大地提高了创新团队的积极性。

  “在学科发展和项目选择上,我们遵循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形成了一批具有武汉都市农业特色的优势学科,如水生蔬菜、蔬菜植物保护、长江名优鱼类繁育与研发等等,这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我院在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武汉市农科院院长谭本忠告诉记者。目前,武汉市农科院水生蔬菜研究水平居全国第一。2000年7月,世界上第一支试管藕在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诞生,随后又成功诱导出试管芋、试管慈姑、试管荸荠等系列品种。同时,该院还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莲藕基因测序工作,目前已完成莲基因测序精细图,基本定位了八对染色体及相关基因信息,揭开了莲基因面纱,有望通过莲基因筛选破解“莲腐败病”这一顽症。位于该院郑店基地的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是农业部直管的全国32个资源圃之一,圃内保存有莲藕、茭白、芋头等十三类水生蔬菜资源材料1800余份,是我国收集种质资源最全面的水生蔬菜种质基因库,被农业部专家组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罕见”的水生蔬菜资源圃。

  与此同时,武汉市农科院在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萝卜抗热品种研究、奶牛胚胎非手术移植、兽药研发等领域处于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领先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820余项,鉴定科研成果373项,获国家、省部级奖励40多项次,取得国家专利25项。

  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产业化

  “学科上的领先地位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让农民种地致富、农村奔小康才是王道”,武汉市农科院副院长林处发表示,“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给农民作示范,让农民有钱赚”。

  农业龙头企业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中博生物股份公司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疫苗和兽药生产企业,2011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创利润7000多万元。

  目前,该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正式提交了在国内A股上市申请,有望成为武汉市第一家农业概念国内上市企业。在武汉市农科院,类似中博生物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还有20多家。几年前,武汉市农科院属各科研所企业大多规模小、效益差,针对这一状况,该院加大资源重组力度,实施“一所一企”战略,对畜科所整合水禽种苗、生物疫苗以及饲料等企业,组建畜牧科技集团;对水产所,通过资产为纽带,将鱼苗繁育、鱼药生产、鱼品加工整合起来,组建武汉水产科技集团;对蔬菜所,通过资本注入,将水菜、茄果、萝卜、产后等学科串起来,组建武汉蔬菜科技集团。与此同时,该院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市内外相关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发展壮大农业企业。2011年,经过资源重组、外引内联的21家主要企业年产值53048.2万元,实现利润12231.4万元,成为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两张皮”问题的示范平台。

  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化,武汉市农科院还制定出多项政策和配套措施,先后出台《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实施方案》《武汉市农科院对外投资管理办法(试行)》《武汉市农科院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导意见》等,在管理、技术要素入股、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近期,该院还准备成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适应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以机制创新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武汉市农科院积极下基层“接地气”,与农民深度整合、共赢发展。今年以来,该院分别同6个新城区对接,致力于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新洲区蔬菜板块基地、汉南区现代都市渔业示范板块基地、东西湖区柏泉现代都市农业核心示范园等等。

  武汉市江夏区是湖北省畜牧强区,中粮集团、温氏集团等知名农业企业均驻扎该区。随着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养殖水平的提升,疾病控制、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药物残留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江夏区养猪协会会长、金龙公司董事长雷贤忠旗下养猪场年出栏种猪、商品猪10万多头,以往病猪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病因,治疗方案又特别昂贵。

  近年来,他与武汉市农科院畜科所合作尝到了甜头。该所研发的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技术,通过监测群体抗体水平,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快速检测致病微生物,并通过药敏试验找出致敏药物,给出最佳治疗方案。“目前整个猪场药物治疗费用每月较以前节省15万,一年节约成本近200万”,雷贤忠高兴地告诉记者。此外,该所研发的生物床养殖技术也在肉鸭养殖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鸭群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做到了零排放,所生产的内鸭残次率低,胴体品质大大提高,江夏区部分养殖户也因此每年获利近百万。

  与此同时,武汉市农科院还积极服务于周边地区,增强农业科技区域服务能力。先后承接省内外近30个农业项目的规划设计任务,总体规划设计面积达354平方公里,单项规划设计面积达10万多亩,项目规划总投资52亿元。据武汉市农科院办公室主任宋桥生介绍,该院选育推广的70余个种植业、养殖业新品种,累计在全国推广应用面积达5000万亩以上,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0个,辐射面积30余万亩。每年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增收1.8亿元,年创社会效益20亿元以上。


来源:科技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