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走基层 看变化】环县 生态农业兴农富民


时间:2012-11-02  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深秋时节,在环县北部的小南沟乡杨胡套子村,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芳草连天,丛丛灌木林把山川点染得片片金黄。

  村民吴永平告诉记者,以前,由于人为开荒、过度放牧等原因,导致这里植被严重退化,周边的山岭一度变成了荒山秃岭。近些年,通过政府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山岭又绿起来了。

  据介绍,杨胡套子村坚持退、造、封、育、护手段齐上,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累计退耕还林还草4190亩,新修梯田2620亩,修建通村沙砾路36公里,如今,村里的生态小环境彻底变了。

  2009年,小南沟乡被列为省上首批退牧还草工程试点乡,当年全乡禁牧围栏10万亩,休牧围栏20万亩,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0年8月,该县退牧还草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包括退牧还草围栏建设和补播改良两个部分,项目实施中,国家每年为项目区农户补助饲料粮,连续补助5年,折合资金2475万元。天然草场围起“篱笆墙”,农户不仅得到了实惠,而且深切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

  毛井乡马趟村农民马兴麦感慨地说:“原来冬春时节,一刮风就沙尘乱飞,这两年,草长起来了,植被恢复了,看不到沙尘漫天的景象了。”

  小南沟乡陈掌村种粮大户吴建荣家这两年连续新修梯田52亩,他告诉记者,“机推地就是好,保土、保肥、保水,全膜玉米亩产800多斤,比山洼地能多收一倍”。

  今年,该县大力实施“生态农业立县”战略,确立了“七个百万工程”,即每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作物100万亩、绿色小杂粮100万亩,全县优质牧草达到200万亩、羊畜饲养量达到200万头(只)、造林绿化达到100万亩、草场围栏达到600万亩、梯田面积达到180万亩。

  樊家川乡慕家河村农民慕永海今年种植全膜玉米48亩,亩产510公斤。慕永海算了个账:按每斤1.1元的市场价,光玉米一年就能收入5万多元,比外出打工的效益好。

  环县还采取以草定畜、投放扶贫羊、扶持合作社等方式,发展规模养殖户500户,新建养殖场和养殖小区18个、种羊扩繁场和种质资源保护场3个,羊存栏新增10万只以上。目前,全县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扩大到220万亩,羊畜饲养量达189万头只,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930元以上。(记者先朝阳通讯员文璟 陈建宗)


来源:甘肃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