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农产品滞销老重演,真没有纾解出口?


时间:2012-10-3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点击:

  湖南常德石门县被称为“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今年石门柑橘大丰收,预计全县总产量达45万吨。但由于近期多雨,大量的优质柑橘滞销,成堆柑橘被丢弃在泥地里腐烂变质。(10月30日《潇湘晨报》)

  柑橘滞销,已经成为年复一年的常见现象,去年重庆、贵阳等地就曾出现类似困境。为避免丰收伤农现象,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比如通过媒体渠道拓展商机,再比如动员党政机关“掀起采购滞销柑橘的高潮”。其情至诚确实可嘉,但这样的关爱之举,至多只能减少果农损失,距离让果农致富的目标还相隔甚遥。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年复一年的滞销现象,到底有没有纾解的出口?市场,是很容易想到的答案。但年年喊市场,却没能摸准市场。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有果农自身前瞻性不够的原因,但更有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2011年,全国19个省柑橘种植面积达到3200万亩,总产量达2650多万吨,照此产量推算,全国13亿人人均消费41斤柑橘,才能实现产销平衡。这表明,柑橘市场竞争压力远超想象。在这样一个产能旺盛却市场有限的领域,柑橘丰年滞销的宿命,其实早已注定。

  应该说,前些年一些地方为让农民尽快走上富裕道路,想了不少办法,其中就包括鼓励改种经济作物,提高农产品的价值等。正是在这些行政力量的强力推动下,各色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柑橘一项,全国有十多个省份有“柑橘基地”的头衔。

  在市场尚未饱和的短缺时期,这些举措无疑有助于大力促进生产,可以为农民带来实惠,但随着各地规模种植能力的迅速崛起,基地化种植的天平快速滑向了微利或亏损的那一端。几乎每年都能看到包菜、苹果、桃子、西红柿、西瓜、柑橘等产品滞销的“新闻”。

  首先需要反思的是,产、供、销一条龙式的基地化生产,确实是现阶段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致富的理想模式之一,但过多过滥,尤其是不切合各地实际的规模化种植,本身就为滞销埋下了伏笔。

  其次,一些地方盲目复制外地基地化种植模式,肆意扩大种植面积,贪多求大,缺乏全局性规划,缺乏品种改良的长远思考,导致产品始终在低层次徘徊,农民增收无望。

  再者,在与市场对接方面,许多地方在基地化种植方面干劲十足,在终端销售方面要么大包大揽,要么完全抛给市场,农民始终是市场风险的主体,难以在市场摸爬滚打中得到锻炼成长。

  激发社会爱心力量,帮扶柑橘滞销的果农,这当然是一个温暖社会的举动。但爱心毕竟有限,不可能使农民真正顺应市场规律,通过经济作物种植走上致富之道。在我看来,因应当下农产品频频滞销现象,解决问题的“出口”至少有两点:一方面要将市场因素顺利传导至产、供、销各个环节,鼓励农民从单纯的等市场变为积极主动地找市场;另一方面,要通过集团化运作、建立种植保险等途径,大力构建经济作物种植保障体系,增强收入稳定性。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