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收入分配问题原因探析:经济社会体制弊端强化


时间:2012-10-31  来源:人民网 点击:

  

网络资料图

 

  网络资料图

  编者按:2010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公布的调查数字表明,中国收入差距目前已扩大到23倍,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时经8年仍未出台。本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将在第四季度制定。据此前披露的消息,方案将列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调整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是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近期,人民网采访组专门就收入分配问题展开调研,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将推出十期报道。本期将重点探讨收入分配的悬殊现状。

  小王和小秦是大学校友,毕业后分别在文化公司和金融企业工作。小王月收入4000元左右,而小秦年收入则达20多万元。小王觉得收入差距如此之大都是行业不同“惹的祸”,并不公平。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普遍存在且未得到根本改变。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底公布数据称,2011年,城镇私营单位“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年平均工资为11738元,而非私营单位“金融业”年平均工资达91364元,两者相差8倍。而九三学社中央2010年提交的政协提案援引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力图缩小收入差距,但社会上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并未因此减弱。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问题,首先得找到“病因”。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经济社会体制弊端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收入分配体系不健全、不合理是直接原因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公共财政收入1037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而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5%,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2.3%。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居民平均工资的增速。且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57.8%。

  上述数据反映出的收入分配问题,民众感受十分强烈。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收入分配体系不健全、不合理是造成收入分配问题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为:

  宏观分配政策不健全。统筹研究并部署全国收入分配改革及其相关配套改革的方案尚未出台,也未在政策上明确如何合理安排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如何合理处理资本、劳动要素的分配关系。

  财政税收体制不健全。在初次分配中,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具有垄断性的国有企业未建立健全利润上缴、资源占用税等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个人所得税制度也不够健全,未能更多以高收入群体为个税征收对象。

  工资分配制度不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尚不普遍,效力和作用有限。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尚未健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监管制度也不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中级别对职务过度依赖,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尚未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中的绩效工资未全面实施,对制度外收入调控不力。

  社会保障制度和其他要素分配等制度不健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制度与企业退休金制度不衔接、不平衡,带来两方面人员退休待遇的很大落差,成为引发企业退休人员不满的制度性原因。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极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购房住房压力,也进一步扰乱了分配秩序。

  收入分配基础工作薄弱。银行监管制度尚未健全,现金支付行为相当普遍,容易造成分配漏洞;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绩效薪酬的发放缺乏依据。

  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缺乏高层次的工资分配法律法规,现有法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足;对收入分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震慑力弱。

  经济社会体制弊端强化收入分配不公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蔡昉曾撰文指出,在中国二元经济和体制双重转换阶段,居民收入来源与渠道较为复杂,收入取得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因此,城镇居民收入在现行统计制度下被大幅低估,并且低估的隐性收入部分并非均等地分布于各收入人群。

  蔡昉认为,居民真实收入有很大部分来自资产性或财产性收入,这部分收入的分配不均等使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居民和社会所感受到的分配不公,恰好源自这部分数量庞大且来自于机会不平等的收入。

  对此,苏海南表示,经济社会体制的弊端强化了收入分配的不公,有些还成为收入分配不公的直接源头。

  一是各类要素市场很不健全,特别表现在资源配置制度问题较多,原材料、能源、矿产、土地等资源配置制度不够公平合理,导致生产经营收入来源渠道失范,收入多寡不公。

  二是尚未全面打破的城乡分割管理体制,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难以缩小的重要原因。

  三是部分地方存在的对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歧视和限制,在非公有经济领域中工会组织建设不力,不利于非公经济的顺利发展,又严重制约了非公经济单位合理增加职工的工资。

  四是打破垄断措施不落实,对第三产业发展支持不足,不利于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垄断行业的偏高过高收入,也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职工工资的提高,进而不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来源:人民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