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大港蕈菌产业科技园 全国最大的蕈菌类生产基地


时间:2012-10-30  来源: 滨海要闻 点击: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在滨海新区小王庄镇生态农业示范区采访时,见到了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的老板陈金卫。别看小陈今年只有33岁,他却已有8年的创业经历,现在是这家全国最大的蕈菌类生产基地的总经理。

  赚到第一桶金后回乡二次创业

  陈金卫是小王庄镇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中专毕业后,2004年开始创业,公司的年产值从最初的3000多元,到后来的3000万,赚到第一桶金后,2007年,28岁的陈金卫决定回家乡小王庄镇二次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直在为园区寻找项目的他遇到了从事蕈菌研究的天津师范大学的郭成金教授,双方一拍即合,开始合作筹划蕈菌的农业现代化生产。

  作为一名“现代农民”,陈金卫跟随郭教授从蕈菌最基础的常识开始学习,从初期的大棚试种到如今的产业化规模生产,再过一个多星期他的首批工厂化生产的8万斤白灵菇就可上市销售。

  名副其实的“金蘑菇”

  陈金卫告诉记者,所谓蕈菌,就是生长在树上与地上的食用蘑菇的统称,目前,园区种植着白灵菇、蛹虫草等五种菌类。其中,已经规模化生产的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其蛋白质含量占干菇的20%,含有17种氨基酸,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记者跟随陈金卫走进科技园的白灵菇工厂,工厂就像是一座大型花房,每一株白灵菇都采用盆栽方式立体种植,整齐地码放在生产车间中。陈金卫告诉记者,白灵菇生产需要制棒、发菌、刺激等流程,这些流程都用机械化完成。通过立体种植,科技人员根据菌种生长阶段的变化,对水、肥、气、热、光、酸碱度等种植环境进行调控。

  陈金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白灵菇的市场批发价在一斤20元左右,按照日产7.8吨的生产能力,一年300天的生产周期,年产量可达2400吨,产值近1亿元。

  中国最大蕈菌生产基地

  天津师范大学的郭成金教授说,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工厂化车间的运行,标志着食用菌从温室大棚的粗放型种植转变为高效集约的工厂化种植,使蕈菌的一年一季种植变为一年四季都能生产。

  陈金卫告诉记者,这个产业科技园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超过1360亩,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蕈菌类生产基地。如今一期项目1.5万平方米的巨型白灵菇工厂化生产车间已经成为小王庄镇的地标建筑。

  陈金卫激动地说,现在我们已和北京以及韩国、美国的企业签订了购销合同,生产出的产品已经被全部预订。在白灵菇先期投放市场之后,今年园区还将增种蛹虫草、灰树花、金耳等药用价值较高的菌类,并在年内投放市场,同时园区将依托二期启建的蕈菌工厂纵向延伸蕈菌商品形态,开展蕈菌的精深加工,增加产品经济价值。我们将以珍稀食药用菌类生产为核心,最终建成全国最大的蕈菌产业集群,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蕈菌产业科技园区。

  采访结束时,陈金卫自豪地指着厂房的顶棚告诉记者,当初他设计厂房时,就在顶棚上喷涂出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下面还有四个大字:祖国万岁。只有从空中俯瞰时才能看到。“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这一代新农民,一定要在新农村做出点样子来,报效祖国。”


来源: 滨海要闻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