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冷,市区干洗店的生意变得火爆起来,干洗消费纠纷也日益增多。
环翠区消协工作人员提醒,经营者在接受顾客送来的干洗衣物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并在凭据上注明衣物的破损情况,以备出现纠纷时作为维权证据;而消费者,一定要保存好损坏的衣物,以便维权。
凭据标注不详
干洗店赔了5000元
9月底,市民谢女士将价值一万多元的一件皮衣送到市区一家干洗店干洗,干洗费为200元。当时店主简单检查了这件皮衣的状况,发现衣领处有些霉变,但在给顾客出具的干洗凭据上,只是简单地写了干洗一件皮衣、皮衣有霉变等情况,没有写明霉变的具体部位。10多天后,谢女士来取皮衣,她在检查时发现,皮衣背部、腋下及领口处的皮质,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现象,影响穿着。双方为此争执起来,并就皮衣的赔偿数额进行协商,结果没有达成一致,谢女士便将该干洗店投诉至环翠区消协。
环翠区消协在调查过程中,谢女士承认皮衣送洗前衣领处有霉变,背部和腋下的皮子有磨损情况。干洗店店主说,自己在接收这件皮衣时,曾发现其领口处有霉变,在干洗过程中,也发现其袖口处的皮子有划口,但却没有和谢女士及时沟通,而是直接对这件皮衣进行干洗。
最终,经环翠区消协工作人员多次调解,该干洗店一次性赔偿谢女士5000元。
消费警示
根据《山东省洗染行业消费争议处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在承接送洗衣物时,经营者检查后,应该将衣物上的污渍、磨(破)损、色牢度、虫蛀霉变、缺漏件等残缺或瑕疵状况以及洗涤后的效果,向消费者告知,并在洗涤凭据上注明,由双方签字确认。而在干洗过程中,经营者如发生漏检等情况,应及时与消费者取得联系,书面确认后再洗涤,否则因漏检所产生的纠纷由经营者承担。因此,这家干洗店在这起纠纷中应当承认相应责任。
没保存证据
干洗纠纷难处置
采访中,环翠区消协工作人员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内,类似谢女士这样的纠纷开始增多。他们总结发现,除了消费者、经营者忽视干洗前的衣物检损外,消费者在取衣服的时候检查不仔细、发现问题不注意保存证据也是纠纷增多的原因之一。
10月15日,市民肖先生将妻子一件土黄色皮衣送到一家干洗店干洗。一周后他去取衣服,结果发现,左衣袖处的皮子有明显的变硬裂纹。气愤之下,肖先生当时没有取走这件衣服,而是放在该干洗店,回家与妻子商量皮衣的赔偿问题。第3天,肖先生回到这家干洗店要求赔偿,没想到衣服拿出来后,肖先生发现原来衣袖发白的地方明显颜色变深,裂纹也基本看不出来,干洗店以衣物破损情况不严重为由,不同意肖先生的赔偿金额要求,肖先生将此事投诉到环翠区消协。
环翠区消协工作人员表示,在这起纠纷中,消费者发现衣物受损后,干洗店经营者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受损的皮衣进行了处理。根据《山东省洗染行业消费争议处理办法(试行)》规定,衣物洗涤后未能达到洗涤标准的,经营者应给予免费返工。返工一次仍未达到质量要求的,经营者应退还洗涤费给消费者,洗涤前已声明不能去除或只能尽量去除的污渍除外。局部污渍单独处理容易造成色差的或因腐蚀性污渍处理后易造成衣物损坏的,经营者应重点声明,经消费者同意签字后方可再处理。最终,经过消协工作人员调解,该干洗店一次性赔偿肖先生500元。
消费警示
环翠区消协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消费者领取洗涤后的衣物时,应现场验收,如发现问题当场提出。如无异议,办完领取手续离店后,则视作洗涤衣物的工作全部完成。若发现问题时,应对衣物破损部位进行拍照留取证据,以便之后维权。
在处理的干洗纠纷中,还有一些干洗店经营者在干洗衣物时,没有按照衣物标识处理,导致衣物受损。环翠区消协工作人员表示,经营者应按照衣物上的洗涤标识进行洗涤操作,没有洗涤标识的,须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洗涤方式操作。消费者特殊要求的洗涤方式应注明,并经消费者签字认可。
此外,环翠区消协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洗涤服务中出现难以认定的质量争议问题,可将洗涤衣物送有关部门鉴定。经营者与消费者签订鉴定协议书,鉴定费由提议方先行垫付,最终由责任方承担。
来源:威海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