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郫县安德镇安龙村,地处成都市区西北30公里,原本是并不起眼的一个小村庄,居住着千余户人家。成都市城市河流研究会历时七年使它成为了一片回归川西林盘文化和生态农业产业的“试验田”。安龙村的点滴变化,不得不提及一个人,她就是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秘书长田军。
“安龙村的试验并不是为了要创造什么效益,也不一定适合广泛推广,它的试验,是要告诉我们有着这样一种选择和可能性。” 这就是田军执着地将自己的精力倾注于此的朴实理由,田军也因此荣获2011年全国水环保公益人物奖。
成都市河流研究会在田军的带领下,致力于水环境专项课题研究、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实践、环境教育与交流、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公益、环境保护活动,为政府提供环境政策建议、为公众提供公共环境信息。2006年12月,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与多个政府部门、国际和国内民间组织合作开展的“府南河上游可持续发展示范村项目”获得2006“中国青年丰田环保奖”。2007年6月,田军荣获“成都环境大使”称号。2007年12月,研究会获得“成都市优秀志愿者组织”称号。研究会多次获得成都市科协颁发的“学会工作先进集体”、“科协工作创新奖”、“成都科学技术年会优秀分会场一等奖”等。2011年,荣获成都市“环保先锋”团体奖。
田军曾参与了持续十年的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这一工程先后获得三项联合国大奖,但是结束的那年,田军心里却很不踏实。“因为不止一次对公众说,"竣工之时,就是水清之日",结果没能实现。”2003年6月,田军辞去原来工作,踏上民间公益之路,开始探索解决府南河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途径。几经周折,2005年,安德镇安龙村进入了田军的视野,在那里田军了开始了她的生态农业产业试验。
实验从推广沼气池开始。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研究会补贴500元,可年产沼渣4745千克,沼液21313千克,年节约薪柴1204千克,相当于保护3.3亩林地。随后则是改厨改厕。厨房、卫生间、洗手池等的污水,流入院子内的小型人工湿地植物床,植物床放有过滤作用的大小碎石,上面种植芦苇、姜花、伞草等根系发达的植物,可降解、吸收水里的有毒物质。这样流出的水,甚至能用来养鱼。沼气池产生的清洁肥料,厕所收集的粪便,可回收垃圾等堆积形成的有机肥料能用于农业。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的安龙村,山青水绿。2010年,成都观鸟协会在这里发现32种鸟类,近百只珍稀黄缘萤在此翩翩起舞,曾经飞走的鸟儿,如今再次栖息上了安龙村的枝头。(成都市科协 魏蓉 编辑:方格)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