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营造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发展环境意义深远。
弘扬和培育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精神。全社会要着力培育循环经济理念,弘扬技术创新精神,让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成为人才竞争、领导选拔的价值评价体系之一,让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到创新行动中。
以加快实施企业认证标准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应尽早出台循环经济型企业的认定标准,并给予各种适宜政策扶持。其次,加快出台各类产业政策、绿色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金融政策、消费政策。再次,各级政府应完善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沟通协调联系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和财政监督。完善绿色GDP体系,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借助市场机制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强化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加强循环经济基础研究,不断攻克循环经济所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其次,建立完善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适宜技术、技术组合、技术平台及重点实验室构建为重点,以创建循环经济相关技术标准为核心,以完善循环经济技术评估体系为保障,以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为目的,以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完善面向循环经济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投入体系。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从事循环经济实践的中小企业积极争取各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及科技三项费用的支持。其次,扩大对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建立稳定持续的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保障机制和奖励机制。再次,开展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投融资专项活动,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中小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多途径投融资体系。
加快建设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首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级企业应坚持“专业培养与综合培养”原则,培育循环经济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其次,中小企业应完善企业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打造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中青年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科技创新团队、科技中介服务人才等四支队伍,让人才成为实现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跨越发展的加速器。
来源: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