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梧州市宝石商会的统计,梧州市的宝石加工从业人员由原来的十万人锐减至目前的三万人左右,但人工宝石产量却不减反增。宝石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乃近几年宝石加工行业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研发生产宝石加工机械,以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代替手工加工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则确保了梧州市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宝石集散中心的地位。
科技成果应用推动减员增量
在发展之初的十多年时间里,梧州市的人工宝石加工产业从切石、做坯、圈石、刻板、抛光等各道工序,基本为手工加工,这需要充足的劳动力。
回忆起十年前的宝石加工从业人员,梧州市宝石商会会长李桂生用“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来形容。当时,梧州市区常住人口才30万左右,而从事宝石加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就超过10万人,再加上市区周边的苍梧县六堡镇、万秀区旺甫镇、贺州市昭平县等宝石加工聚集地,从业人员之多可以说是“难以计数”。
然而,随着原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产量增加,宝石加工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磨宝石赚到的钱少了,从业人员因此陆续离开了梧州。
不进则退,提高劳动效率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于是,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的引导下,一场宝石加工机械的革命性变革拉开了序幕,并最终形成了宝石企业自主研发、联合研发,高等院校参与研发,产学研紧密结合,合力促进梧州市宝石加工机械的提质升级的科研模式,推动着宝石加工机从八角手到机械手,从半自动到自动机再到数控排机的升级换代。
据介绍,目前最新型号的数控全自动磨宝石机器,一天可以磨15万粒,等于过去500名工人一天生产的量。在精度控制加强的情况下,部分机械的产品质量达到了AAA级以上。
“要不是实现机械化,我们不可能在从业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年产量不断上升。”说起近年来梧州市宝石加工业最大的特点,李桂生无不感慨地说。
随着本地宝石加工机械研制的不断成熟,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宝石加工机械价格不断下降,机械化普及率不断提高,实现宝石加工机械本地化,并赢得国内外市场。如今,梧州市的三友、金田、五兄等几家宝石机械设备生产厂生产的宝石机械占有全国宝石机械市场大部分的份额,泰国、印度等传统宝石加工大国也开始从梧州市进口加工机械。
来源: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