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初步确定今后4年投入1.5万亿元重点建设10条产业链,以进一步壮大全市产业规模、促进产业聚集。除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本市近年来致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之外,最关乎民生的“绿色食品”也位列其中,并将被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链。本市绿色食品生产的现状如何?日前,记者来到其中的两家企业,探访了这里的绿色食品生产线。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构建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可以发挥产业链的倍增效应,有利于壮大产业规模。目前拟构建的10条产业链,规模将从现在的1.2万亿元扩大到2016年的4万亿元,倍增效应达到1比3.3。其中,将把本市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链,达到千亿元级别。绿色食品产业链未来四年计划总投资600亿元,利用港口优势,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粮油综合加工基地,形成年产1000万吨油脂的加工能力,并向上游拓展,鼓励企业到海外和外省区市建立粮油种植基地,到2016年,实现产值3000亿元。
体验1 印尼棕榈果变身食用油
生产加工全程 人与油“绝缘”
相对于豆油,人们对于棕榈油感到有些陌生。但在生活中棕榈油几乎无处不在:人们喜爱的休闲食品——薯片、饼干、方便面,其原材料中棕榈油必不可少;还有颇受天津人喜爱的炸糕、麻花,也是因为棕榈油而具有酥脆的口感和清亮的颜色……在本市就有这样一家以棕榈种植、加工、生产为特色的油脂企业,棕榈油贸易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16%,甚至还在印度尼西亚拥有了总面积8.4万公顷的4个棕榈种植园,形成了集油料作物种植、油脂加工、港口物流、粮油贸易、油脂产品研发、品牌包装油推广与粮油产业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日前,记者就来到这家本市食品企业“走出去”的代表——聚龙集团,了解了其油脂产品的生产流程,高度的自动化和对食品安全的严控令人印象深刻。
现场 四个员工就能操作九层车间
记者走进聚龙集团位于天津保税区的分提加工基地,从很远处就看到四十余个高耸的储油罐,来自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棕榈“毛油”从天津港入关后,就将进入这些油罐中,等待华丽转身,变为金灿灿的成品油。走进厂区,除了几辆运输毛油的车辆,整个厂区显得异常安静。集团工业总经理助理王志刚告诉记者,棕榈油生产全过程已实现自动化,整个9层楼的分提精炼车间只需要4至5名员工在中控室内进行电脑操作即能完成。
记者在车间内看到,油液要按顺序流入一系列油罐,经历养晶、过滤、脱酸、脱脂、脱色、脱臭等工序,过程中既要经历高达200多度的高温,又要经历冷却结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值得一提的是,棕榈油提炼过程中不需要依赖化学药品溶剂,充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从车间内生产出来的成品油,输送到分装车间。在分装车间,油脂将在“十万级”空气净化度的车间内进行自动灌装,自动封盖,又在机械手的操作下自动装箱。记者发现,从毛油送至基地到成品油产品封箱,人基本不可能接触到油本身,充分保证了食品安全,而该公司的生产方式也使得整个加工过程井井有条。根据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还可以追溯到成品油生产加工的每个环节,甚至了解到一桶油的原料油产自印度尼西亚或马来西亚的哪个种植园。目前,聚龙集团天津生产基地已具备日生产4万箱、年生产1200万箱棕果油的产能。
未来 继续扩充海外棕榈园面积
同大豆类似,棕榈油原料价格完全与国际接轨,它的期货价格走势也以大豆为参照。不同的是,棕榈树在国内没有大规模种植的条件。而种植园的利润却是最丰富的,能占产业链2/3左右,越往下游,利润空间就越窄。2006年,聚龙集团响应农业“走出去”战略,在印度尼西亚中加里曼丹省建立了第一个棕榈园。至今,该集团已经在异国他乡开垦荒地2.4万公顷,种下了320万棵棕榈树,拥有了5000多名海外员工。2011年种植园产果5万吨,压榨毛油1万吨,今年则计划达到产果15万吨,压榨毛油3万吨。此外,聚龙集团还计划在当地建立从种植到包装油产品的整个产业链条,并在10至15年内将棕榈种植园面积扩充至规模水平,每年生产数百万吨棕榈油。届时聚龙集团将成为中国真正掌握上游原料的企业,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与服务民生。集团也以其良好的全球表现成为本市食品企业中“走出去”的卓越代表。除了在国外,聚龙集团还在江苏省靖江市设有生产加工基地,产品供给国内华东市场,与天津总部形成呼应之势。 体验2 面包变身俄罗斯民族饮料
异国饮品 原味进津
招商引资、争取好项目来津“落地”,是本市发展食品工业以及绿色食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本市区域优势的逐渐显现,不少外省市知名食品品牌落户天津,也让津城百姓一饱口福,尝到了很多地道、新鲜的特色食品。风靡俄罗斯的“格瓦斯”与德国啤酒、美国可乐、保加利亚布扎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民族饮品”。2011年8月,天津秋林格瓦斯食品有限公司带着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品牌产品落户宝坻区,今年3月开始试生产。
日前,记者来到秋林格瓦斯位于宝坻区节能环保工业园区的生产基地,“这种饮料真的是通过‘大列巴’面包生产出来的吗?”成为记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公司品控部经理刘海江将记者带到面包烘焙车间,看到一块块刚刚烘焙完成、块头超过盘子的深黄色面包整齐地摆在案子上,这就是“大列巴”面包了。刘海江告诉记者,“格瓦斯饮料正是通过‘大列巴’面包磨成粉末后,经过特殊工艺酿造出来的,面包制作过程是格瓦斯饮料生产过程中唯一一个需要人工处理的工艺,因为这确实是机器代替不了的。”记者品尝了“大列巴”面包的一块切片,由于不添加任何物质,味道非常纯粹,细嚼后带着一种自然的面包香。“大列巴”面包经粉碎后进入饮料生产车间,在一个个罐体中进行复杂的发酵工艺,接着进入灌装和包装流程,整个过程也实现了密闭式的一条龙机器生产。有别于其他饮料生产的快节奏,由于复杂的发酵程序,格瓦斯饮料整个制作过程需要持续5天左右,称得上制作时间最长的饮料了。
天津秋林格瓦斯食品有限公司力图通过在宝坻建立生产基地,开拓华北地区市场,进而推向全国。记者了解到,本市交通四通八达,在北方具有较强的集散和辐射功能,加上政策优势,是秋林格瓦斯选址天津的重要因素。
来源:天津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