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成绩,其中有“三个第一”:第一个在全国叫响的“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第一个设立全省 “地勘基金”,第一个建立全省范围的国土资源交易平台。今年实现了两个“零”:卫片检查“零问责”,地质灾害“零死亡”。一个“江西速度”: 全省国土资源统一网上交易系统的建立,被国土资源部称为“江西速度”。一个“大湖塘模式”:基础先行,整合推进,优选队伍,集中投入,创新思路,合作共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服务发展,管好资源,带好队伍”的国土资源管理理念结出的硕果,是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职工的共同努力实现的辉煌。
四大创新服务江西发展
创新计划管理方式。从2012年起,江西省实行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下达方式和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点供”两项改革。年初,国家下达江西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5.87万亩。各地在使用自身指标上更注重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精打细算,确保了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创新国土资源交易模式。从2011年9月开始建设、2012年1月1日正式全面运行的全省国土资源统一网上交易系统,以创新的思路和“制度+科技”的做法,解决了国土资源市场交易的诸多矛盾和突出问题,得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和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的充分肯定。该系统建设,被国土资源部称之为“江西速度”。该系统总体情况比较平稳,仅今年前三季度,已成功进行网上交易1590宗,成交总价款402.20亿元。
创新服务发展制度。参与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的调研。争取国土资源部支持赣南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土资源部专门出台了《关于2012年支持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的函》;争取江西省部分地市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政策和赣州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政策,并得到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支持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和支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政策措施;江西省政府近期将下发实施《关于进一步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率和供应率的意见》;会同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对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外业工程量确认工作的意见》等。江西省政府正式印发《江西省找矿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11-2020年)》,推动了全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
创新服务民生举措。江西厅发挥部门优势,办好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实率达100.13%。强化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措施,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4处,避免人员伤亡100人。积极促进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在去年搬迁4万人的基础上,截至9月15日,全省已落实地灾搬迁对象12834户6万人,占计划人数的100%。全省已有8210人已入住,占落实数的13.7%。已完工未住及动工在建4.7786万人,占建房安置人数的90.9%。
三个平台管好国土资源
项目建设平台。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项目提升年”为载体,注重提高重点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在耕地保护方面,继续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2012年1~9月,累计验收土地开发复垦建设规模10.68万亩,新增耕地9.62万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程,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已批准示范建设土地整理项目190个。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加强对5个国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和3个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协调有关重大问题,并对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进行了专门的督查。向国土资源部上报了2012年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以奖代补”项目13个。在地质环境工作方面,组织开展了2012年地质环境项目立项论证。941个省级发证矿山累计存储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保证金6.96亿元。三清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基础监管平台。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收集并整合了全省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全省遥感影像数据、全省1∶5万地形图数据、全省1∶5万高程数据等,形成了江西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基础框架。完善了全省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系统、全省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土地)、江西省国土资源信访系统、江西省开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系统、江西省土地违法违规预警(动态巡查)及案件管理系统等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截至9月20日,全省集体土地所有权已完成外业调查面积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应调查面积的74.7%,部分县已完成100%。
创建活动平台。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积极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和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区)、依法用地模范县(市、区)创建活动,规范对接部省评选标准和程序,明确模范县必须在达标基础上评出。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严格按照有关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建设用地预审。认真做好2011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2012年7月,姚木根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对7个县市进行了通报约谈。经积极整改,全省没有市、县(区)和开发区超过责任追究比例。
五个抓手带好职工队伍
持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窗口服务单位“四级联创齐争、打造群众满意窗口”、“项目提升年”、“三提一增”和“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作表率”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
开展干部作风整治年活动。重点抓好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省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全省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管理、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和中介组织管理等六项重点工作,积极参加“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活动,切实解决干部工作作风的“庸懒散”、为政不廉“私奢贪”和领导作风的“假浮蛮”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提升工作效能,提升工作合力。
拓展干部选拔培训渠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干部,通过公开竞选等方式,一批同志分别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增添了新鲜血液。利用省内丰富的红色资源,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把工作会议安排在井冈山召开,把学习井冈山精神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以会代训开展各方面的业务培训。组织新提拔干部到扶贫点蹲点学习调研,分批组织干部参加省部各类培训,组织全系统县处级以上干部分期到清华大学培训。各市国土资源局也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工作,不断开拓干部视野、增加知识。
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和深化“两整治一改革”工作成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推动向纵深发展。江西厅出台了《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三重一大”廉能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廉洁从政六项禁止性规定》等文件制度,促进了干部廉洁自律。
精细化管理提升队伍素质。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全面推行以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差别化和全过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按照科学、规范、精细的要求,依据各项工作职能,制定《江西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流程》。并建立工作调度、督查、协调和考核等制度,严把立项、审批、实施、验收关,一环扣一环,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大措施实施找矿突破
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专项规划。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完成了“十二五”紧缺和优势矿产资源保障专项规划编制,并首次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编制完成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钨和稀土矿产资源规划等重点规划。确定找矿重点突破区及找矿方向,加强铀、锂、地热等能源矿产勘查和大中型老矿山深边部接替资源找矿,组织开展页岩气资源远景调查评价和前期准备工作。
摸清家底,确定找矿中心靶区。开展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业权实地核查、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等三项重要基础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矿产资源现状。除国家在江西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外,江西省还完成了多幅航磁法等测量、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等工作,已发现1214处区域化探综合异常和1192处航磁异常。
项目推进,实现找矿重点突破。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力求重点矿区、重点矿种的突破,并以重点推进带动全省地质找矿的突破。“十一五”期间,全省矿产勘查累计实施1853个矿产勘查项目,德兴银山铜铅锌矿、新余良山铁矿、安福浒坑钨矿等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找矿效果明显,有效缓解了一批大中型国有矿山的资源危机,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新余梅山煤矿勘查、安福灯盏窝铁矿勘查、广丰黑滑石矿勘查等项目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全省共实施矿产勘查项目627项,完成钻探90万米、坑探4万米、槽探34万立方米,重要矿产新增了一批资源探明储量。特别是在九江武宁县大湖塘矿区探获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型钨矿,被国土资源部誉为“大湖塘模式”。
基金拉动,构建找矿投入新机制。2008年5月,江西省在全国率先设立总额为3亿元的省级地勘基金,明确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突破”的总体目标。基金实行滚动投入、良性循环、市场运作。截至2011年底,共投入资金5.82亿元,部署72个项目,在“红盆地”下找煤、深部找铁、深部找铜以及特色非金属矿、新型能源(铀、锂、地热)勘查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年来,省地勘基金拉动社会资金15亿多元投入地质找矿,其中2011年拉动社会资金近7亿元,同比增长52.2%,取得丰硕成果,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深入调研,破解地质找矿难题。从去年6月开始,围绕破解地质找矿难题,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发动全省地勘行业四大部门和12个设区市国土资源(矿管)局,开展了地质找矿战略行动课题调研活动,基本摸清了江西地质找矿工作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措施和建议,形成了《江西省地质找矿战略行动调研报告》报省政府,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出台了《江西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11-2020年)》。围绕拓展能源矿产勘查,在全省重点区段内组织开展了页岩气资源地质调查预研工作,为江西开展页岩气勘查提供了参考依据。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