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曾茜)为了吃得放心,不少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都会选择带有“绿色”和“有机”字眼的产品。不过,一直以来,绿色食品市场总有打“擦边球”的产品鱼目混珠。
10月1日,农业部修订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规对行业准入门槛、监管都更加严格。那么新规实行半个多月来,市场反响如何?市民能认清楚绿色食品的“身份证”了吗?
市民对“绿色”产品概念模糊
眼下,只要沾上“绿色”“有机”等字眼,不仅能提高产品销量,在产品价格上,也能略高于同类产品。但是,这些未经申报审批的“绿色产品”,是否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是否真是绿色产品,这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昨日,在珞狮路一家中商平价,多位接受采访的消费者均表示,不知道怎么“专业”地识别绿色食品。
市民胡女士表示,她更倾向于挑选带有“绿色”和“有机”字眼的产品,但至于这些产品是不是真的通过认证,自己还真不知道。
为了博得消费者的“好感”,不少产品都以“绿色”、“有机”作卖点。例如某品牌米粉,号称以“绿色大米”为原料;某蔬菜品牌,则称使用的是“有机肥”。在这些产品的包装上,均有绿色食品标志和企业信息码。
部分绿色食品认证超期
记者了解到,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在产品包装上,会在显眼位置标出绿色食品的标志。这些绿色产品,农业部有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前期的审核和后期的追踪。
湖北省农业厅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在绿色食品标志旁边,应该印有企业信息码,新的企业信息码由英文字母GF(green food)和12位数字组成,前6位代表“地区代码”,中间2位代表“获证年份”,后4位代表“当年获证企业序号”。如GF420821081377,“420821”代表该产品的生产省、市、县代码,“08”说明该产品是2008年被认证为绿色食品。消费者可以根据这个信息码,登录中国绿色食品网进行查证。
不过,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有不少产品还在使用老的信息码,例如某品牌的一款油黄咸蛋,信息码为“LB-32-071117447A”,上述负责人表示,新的信息码统一以“GF”开头,这个黄咸蛋品牌是在违规使用老编号。
据了解,根据新修订的办法,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有效期为3年。
目前,湖北省绿色食品企业总数在400家左右,产品总数达1200来个。2011年,绿色食品国内销售额达到3135亿元,出口额24亿美元。
延伸阅读
新规严格规定抽检率
检查不合格三年不再受理申请
为保证市场上绿色食品的安全,《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相比于旧办法,监管更加严格,突出表现在对于抽检率的规定。
据了解,除每年对获得绿色使用标志的产品进行常规的年检外,新办法明确产品的抽检率超过30%,这个抽检比例是所有食品中比例最高的。以去年为例,我国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16000多个,每年将有5000多个产品必须检查。如检查发现不合格,将在媒体上予以公告。旧办法只是提到对产品进行检测,对于怎么监管并没有详细规定。
另外,新版办法对食品安全及企业诚信作出明文规定。新办法规定,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生产单位,前三年内无质量安全事故和不良诚信记录。在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期间,因检查监管不合格被取消标志使用权的,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情节严重永久不再受理其申请。
昨日,珞喻路武商量贩店内,食品包装上印刷着新的企业信息码英文字母GF(green food)和12位数字。
来源:长江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