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记者从10月18日宜兴市举行的“2012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上获悉,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宜兴通过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强势崛起,成为新的转型升级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85亿,同比增长8%;完成研发投入21.75亿元,同比增长15.30%,产值总量和研发投入总量均列各县(市区)前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宜兴市致力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寻求开展层次更深、范围更广、形式更多的产学研合作,坚持把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路径。
今年来,宜兴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大院校企对接力度,深度推进同省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已有68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落户宜兴。其中,江苏新天地氨基酸肥料有限公司牵头的“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环科园牵头的“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等,都被列入国家级技术创新联盟试点单位。目前,全市与19家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70多项。
宜兴政产学研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关键在于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的建设。今年以来,该市全力推进以创业园三期、清华科技园、启迪科技创业园、光电产业园和卓易软件园为核心的一批“三创”(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建设,吸引了一批院士、专家和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及其研发团队落户“三创”载体发展。除此之外,还精心组织载体申报、开展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科技科技园、产业创新中心等资质申报认定。目前,宜兴新增“三创”载体面积15.05万平方米,累计建成154.05万平方米,各类载体目前入驻企业178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点围绕电线电缆、新型陶瓷材料、环保装备、投影技术等产业,相继建设“江苏省(宜兴高塍)环保装备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宜兴激光投影技术服务业务建设”等6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列入省平台建设项目。至今,共建有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省级孵化器建设加速推进,新增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我市通过深化交流与合作,以及不断强化创新载体的建设,为宜兴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插上更为有力的科技与人才"翅膀",为宜兴提速发展和跨越赶超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说。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大大加快了高新产业发展,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三季度,全市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48只,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140家;新增公示高新技术企业40家,93家企业入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入库企业,创新型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实体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宜兴高塍环保科技产业园的企业总收入73.6亿元,科技产业园工业产值77.85亿元,科技产业园企业当年新增投资7.84万千元。宜兴电光源科技产业园企业总收入1.6亿元,科技产业园工业产值1.78亿元,科技产业园企业当年新增投资1700万元。尤其是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电子与电气、生物与医药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达到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