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方的寒流让深秋的北京刚刚经历了冷雨和北风。但寒潮之后,阳光再现,暖意回升。来自国际市场的经济寒意同样也让中国的经济承受了外需低迷和经济下行的重压。但居危思进,中国经济砥砺前行,春江水暖,信心不减。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用更多的数据和事实证明着一个观点——国民经济运行已经筑底企稳,对全年经济增长有信心。
说数据 积极信号证据足
■9月单月出口创新高
■PMI五月来首现回升
“与上半年相比,三季度的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盛来运告诉记者。
在今年的“十一”国庆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条信息令节日的喜庆又添亮色:9月份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8%,比8月份回升了0.6个百分点,该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现回升。
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进出口统计数据再次令人们惊喜;9月份出口增速为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增幅比上月回升了7.2个百分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经济出现重大转折或者变化的时候,东部地区往往是最先感触到的。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9月份的经济增速已经开始企稳回升。
“从9月份的经济运行指标来看,几乎所有主要指标增长速度都在加快。”盛来运说。
一系列数据说明,代表经济预期的指标开始趋向回暖: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2%,比上个月增速回升了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个月回升了1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是100.8%,比上个月回升了1.4个百分点;货运量增长11.8%,回升了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的增速也有所回升。
从大宗商品的供求关系可以看出市场需求的冷暖。9月份,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开始止跌企稳。9月份PPI环比虽然还在继续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比上个月收窄,而且购进价格指数环比出现上涨,上涨0.1%。这说明国内的市场需求在9月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GDP增长分别为8.1%、7.6%和7.4%。盛来运分析说,主要指标增长速度虽然在回落,但是回落幅度在收窄,并且有些指标增速还在加快。三季度GDP的增长速度是7.4%,比上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但是它的增长速度回落的幅度比上个季度收窄了0.3个百分点。从实体经济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季度的增长速度是9.1%,比二季度增长速度回落了0.4个百分点,但回落的幅度比二季度收窄了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前三季度是20.5%,比上半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
“从以上这几个方面的情况看,我们初步判断,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到筑底企稳转变。”盛来运说。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