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林区变“药铺” 散养出“金”鸡


时间:2012-10-19  来源:鹤壁网 点击:

  “再过两个月,漫山遍野的菊花就开了,不只是好看,经济效益也出来了。”9月22日,沿着鹤山区矿业大道一路走来,鹤山区林业局的张志华不断地向记者介绍着。

  鹤山区地处浅山丘陵地带,土地相对平原地区较为贫瘠,粮食产量不高。向土地要产量并不现实,鹤山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一体化经济,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林下经济,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树林下的“大药铺”

  鹤山区矿业大道两侧的示范基地是由鹤壁市五岩山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总投资6500万元,规划面积5万亩,主要采取种植核桃、山楂等经济林,林下种植丹参、牡丹、决明子等中药材的立体种植模式,采摘后通过建立的中药材加工厂,进行中药材加工销售,目前已发展各类中草药种植面积8400亩。“这药材不像粮食,很多都是喜阴植物,种在树下一点儿都不受影响,园区成规模以后,树林、林下都是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张志华说。

  据了解,五岩山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林下种植、收购、销售、深加工中草药于一体,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的民营企业,在鹤山区、山城区、浚县、淇县、长垣等地都建设有种植生产基地,有菊花、山楂、知母、白芍等百余个品种。

  “林药间作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能极大缓解山区人多地少、经济林见效慢等矛盾,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引进企业进来以后不只是关注企业本身的发展,还会带动本地群众致富。在建设企业的同时还组建了鹤壁市中草药种植协会。”张志华介绍, 吸纳当地群众加入协会,在协会的统一管理指导下统一供苗、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充分发挥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发展中草药种植。

  散养出来的“金”鸡

  “这儿有三好,空气好、水好、土鸡好。”经过几十分钟的山路颠簸,刚下车没多久,姬家山乡狐尾沟村的鑫山蛋鸡养殖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向记者讲解,“周边地市经常有车专门跑过来买笨鸡蛋和出栏的鸡。”

  鑫山蛋鸡养殖合作社可谓是远近闻名,散养的近2万只蛋鸡和肉鸡经常供不应求。在典型户的带动引导示范下,鹤山区蛋鸡有机养殖发展迅速,截至目前,5000只以上的规模户达到5个,1000只以上的农户达到9个,全区共有170户农户发展土鸡养殖,土鸡养殖总规模已达10万余只,农民年户均增收达1.5万元。

  深秋的阳光透过树冠洒下一地斑驳的光影,几千只旧院黑鸡和固始鸡悠闲地徘徊在树下,有些甚至飞上了不远处的鸡棚和低矮的树枝……在姬家山乡沙锅窑村西边的新天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内,到处都能听到嘹亮的鸡鸣声。

  新天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拥有1万多亩的丘陵地带,是一个总投资1.06亿元,集有机林果、林下种植、养殖于一体的生态无公害高效农业园区。

  “咱养鸡几十年了,看了人家养鸡才知道,一样是养鸡,人家养的都是‘金’鸡。”看着满地散养的旧院黑鸡和固始鸡,在新天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工的付克云满腹感慨,“卖鸡一般论斤卖,人家卖鸡论只卖,价格还很高。”

  今年50岁的付克云是沙锅窑村村民,老人家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对养鸡不可谓不熟,但新天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养的这种鸡却是他从来没见过的。

  “这种旧院黑鸡肉是黑的、骨头是黑的,炖出来的汤也有点泛黑,它的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等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均高于普通家养的鸡,再加上咱是林地散养,来买的人是络绎不绝,这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新天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巩波向记者解释了缘由。

  土地流转出去了,有的农户选择了养殖,但总有些农户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参与养殖,这些农户的生计问题该如何解决?面对记者的疑问,巩波指着山中林间正在打理药材和林木的工人说:“这些都是咱附近的村民。”

  让群众不再 “靠天吃饭”

  新天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走“基地+农户+公司”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的沙锅窑、崔村沟、姬家山等村群众共同致富,园区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与当地农民签约土地,同时在招工时优先安排当地村民,让村民成为公司的工人。不仅新天成公司,五岩山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绿海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等企业在招工时均优先安排当地村民。

  刚刚下班准备骑摩托车回家的村民冯福学对眼下的生活十分满意:“村里的地都在半山坡上,无法灌溉,庄稼收成全看老天爷的‘心情’,碰上不好的年景绝收是很正常的事儿。现在可不一样了,地不用种了,租出去收租金就行了,还能去打工拿一份工资。”

  以新天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为例,该公司以土地流转方式与村民签约土地约1200亩,每亩地按合约付给村民租金,还雇用了村民到园内工作,不仅可以让劳动力就地转化,减轻了就业压力,而且有效改善了生态,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林业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鹤山区已解决了4000余人的就业问题。

  林药间作、林下养殖……山区农民延续了多少代的生产模式得到了彻底改变,不仅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农民的腰包也是越来越鼓。截至目前,鹤山区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已有3600余人,年收益2000余万元,人均年净增收1400元。(鹤壁日报记者 岳珂)


来源:鹤壁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