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海口市遵谭镇湧潭村:一个850年古村的蜕变


时间:2012-10-18  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

  一大早,海口市遵谭镇东谭村委会湧潭村听雨轩农家驿站就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今年黄金周8天里,这里更是游客如织,大家漫步于古建筑群中,被古老的文化气息所感染。

  湧潭村是具有850年历史的古村,是宋代时就从福建迁琼的蔡氏先人的始住地。村里137户,家家都是蔡氏子孙。蔡家人爱种茶,爱喝茶,品茗也寄托着对先人的追念。

  古牌坊、古官道、古墓群,古门,古宅,古井、古庙……湧潭村里古味飘然。

  村民小组长蔡泽流告诉记者,近年来有很多新修房屋的蔡姓人,也愿意如旧仿旧,将屋子建造得古色古香,让湧潭村的“复古”的村貌更加生动。

  湧潭村,以其久远的历史和古朴的风格,在日前入选海口市十大旅游名村。

  十年间的湧潭村,经历着从贫困向现代生态农业,向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一步一步的蜕变。

  过去湧潭村什么样?遵潭镇常务副镇长冯行滨幽默地说:“‘特产’有二,一是老爸茶,二是火山石头。因为水源奇缺,可种水稻的耕地太少,村民只能种木薯、甘蔗、黑豆,没有农忙和农闲之分,更没什么厂或其它副业,只能喝着茶受着穷。”

  农村要搞好,就是要致富带头人,不然怎么给村民讲都没有用,看不到效益,谁不会改变原有的种植模式。蔡泽亚就是这个带头人,是湧潭村走上富裕之路不能不提的一个人。

  蔡泽亚在海口城区打工8年,2005年底,看到海口周边很多村镇的农业生产都靠着政府水利设施的投入陆续发展了起来,蔡泽亚的心开始“长草”。“我们村打好了井,也不像过去那么缺水了,村里可耕地虽然少,土层浅,但土壤肥沃,只要好好干,就一定有收获,村里总要有人带大家跨出这一步!”2006年,蔡泽亚向公司辞职,理由令人错愕:“老板,我要回家种地。”

  蔡泽亚果然回村了,他种植了13亩石榴地,像呵护小孩子一样呵护着石榴树,有时甚至拿着秤去称小石榴的重量。

  蔡泽流介绍,这个“石榴迷”还尤其留意市场变动,他家的地和别人地的条件都差不多,但他种植石榴,每年的收入是种传统木薯、甘蔗的好几倍。

  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蔡泽亚种植起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包括莲雾、黄皮等。他带着村里人一起干,几年下来,家家户户的钱袋子都跟着鼓了起来。

  2010年,蔡泽亚在湧潭村创办了龙华区第一家农业休闲驿站:听雨轩。将生态农业与农家旅游、古村文化相结合,走上了以休闲旅游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

  蔡泽流希望,今后能借助大公司的投资来整合优质资源,让湧潭村成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和市民休闲度假胜地。

  中午的太阳正热,但听雨轩里,笑声正欢。


来源:海南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