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都市网讯 佛山日报记者林洛峰报道:“绿色农产品”广受市场青睐,但作为农产品高产地之一的三水却尚无经认证的绿色农产品。近日,记者得知,三水本地农企终于要出手,以实现绿色农产品“突零”——纷纷对旗下农产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据悉,目前,共有7个农产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
本土农产品无“绿色”头衔
近年来,国家农业部主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三者的认证门槛依次递增。新修订的管理办法进一步严格了申请人资质和产品受理条件,包括生产加工条件,原料基地建设、产品质量等。
而目前佛山市共有104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23个有机农产品和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三水农产品虽在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上屡有斩获,但在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方面依旧存在空白。
据了解,绿色食品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包装标签等多项要求。区农林渔业局副局长黄天德认为,不仅受水、土、空气等先天因素制约,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申请所涉费用等也是申请认证的“拦路虎”。
欲购“绿色产品”而不得
在“绿色农产品”市场上,三水同样存在空白。记者走访发现,在西南、园林、商业城等市场,商贩所售的农产品主要从个体农户收购所得;而在本地各大超市,所销售的蔬菜肉食也基本是普通农产品。“现在食品安全问题触目惊心,如果本地有售绿色农产品,就算价格偏高一点,我也会选择购买。”市民林小姐说。
由于拥有更高昂的价格、更优秀的质量,“绿色农产品”往往能占领宾馆、酒店等高端市场。三水中旅华厦酒店总经理卢秀娟说,考虑到成本因素,三水的餐饮企业大多都在本地采购食材原料。“如果本地有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企,我们当然更愿意在它们那里购买绿色食品。”卢秀娟说。
本土农企迈出“申绿”步伐
“尽管绿色食品认证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积极鼓励区内龙头农企进行申报。”区农林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已有多家农企表达了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的意向。而在今年5月,三水利达隆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大塘镇舜兆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大塘镇金瑞康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式为旗下7个农产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目前申报材料已经被送到国家绿色食品办公室,正在受理中。”区农林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随着10月1日起,农业部新修订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进一步加大了绿色食品申请认证的难度,但利达隆公司有关负责人王霞看到的更多是有利的一面。据了解,目前绿色食品市场鱼龙混杂,由于绿色食品的价格平均比一般产品要高出20%~30%,一些农产品未经申报审批就打上了“绿色食品”的假旗号进行销售。王霞说,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监管,绿色食品市场将得到更好的规范。
来源:广佛都市网-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