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
1957年出生,陕西子长人。高中毕业后到当地农村插队,恢复高考后进入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士学位,兰州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甘肃庆阳师范专科学校、兰州大学任教;1997年6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现任宏观室主任。现从事农业经济学研究,主要业务专长是农村制度变迁问题研究。主要代表作包括《中国农村社会权威结构变迁与农村稳定》、《关于社会稳定的一个理论及其在农村分析中的应用》,《关于社会冲突的一个假说及其实证分析》,《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等。
30—50岁的农村“食红族”需不需要就业?当然需要。人活着,除了温饱,还要体面,要有尊严。尽管社会上也有没有尊严不体面的人,但这些人不能太多。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如果这些人比例太大,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分红低的村,要想办法解决中年人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进村,可以做专业合作社的经理助理,甚至当经联社社长的助理也未尝不可。一方面锻炼了大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他们培养成村集体资产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基层不缺搞服务的人,缺的是搞活基层合作社经济的专业的领导人。
股权固化是方向,但是推行难度很大。现在部分村级干部,已形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
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改造现有经联社,使股份具有可交易性,经联社具有开放性,建立股份交易中心。政府成立股份交易监管机构,制定交易规则。经联社的资产由交易中心代管,各个经联社仍然拥有农地使用和未来农地转用的权利。
上世纪90年代初,南海在全国率先开启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这一模式后在深圳、东莞等地迅速推开。如今,南海再次勇立潮头,探路新一轮农村改革。这一次,南海力图以“政经分离”来破解农村体制弊端,为基层中国破题。
南海此次“政经分离”改革将村(居)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分离运作,形成村(居)党组织回归党建主业、村(居)委会主任专做服务、“社长”主抓经济,基层三类组织各归其位、各司其职的新格局。
以“政经分离”为切口,南海目前正在循序渐进而又环环相扣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村居治理格局重构、基层党建创新、城乡服务均等化、社区改革、集体经济转型改制等,均引人注目。南海借改革来捍卫基层、回归基层之举,不仅代表了广东社会体制改革的另一条路径,也形成了中国改革的基层微观样本。
南海经验,备受关注。在日前举行的全省推广顺德南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上,省委书记汪洋强调,要积极推进以“政经分离”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
有中国“三农”专家之称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与佛山结缘已久,南海新一轮的农村综合改革启动之后,已吸引他几番前来调研:在2011年南方有为论坛首场分论坛上,他作为特约嘉宾,与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过招”,纵论南海农村改革下一步走向;2012年8月,作为“南海农村改革智囊团”主持专家,他又与尹韵公等专家一起,到丹灶石联、罗村务庄、大沥凤池和大沥河东,考察南海农村改革的破题之举。
近日,党国英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为城镇化过程中的佛山农村改革与发展继续支招。
不想就业人口比例可能被夸大
长期来看,劳动者的报酬会越来越高,尤其是专业的、有技能的劳动者。珠三角地区在产业发展草创时期,没有遵循这个规律,这个规律要显示出来,需要一个过渡时期。事实上,现在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工资也正在增长中。
南方日报:最近出炉的《南海区新兴产业技能人才需求研究报告》显示,到2015年,南海需新增技能人才近10万人。要满足这一需求,对本地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然而另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一批以租赁经济和分红为生的食利阶层产生。其中,有些30—50岁、缺乏劳动技能的“食红族”,日子甚至过得相当拮据。这批中年“食红族”及其下一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提升?
党国英:在西方市场化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70%—75%是劳动者报酬,20%左右是资本报酬,剩下的10%才是土地报酬。而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是,劳动报酬比例低,资本报酬比例高,在经济增长快速的地区,土地报酬也不少。
然而,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是,长期来看,劳动者的报酬会越来越高,尤其是专业的、有技能的劳动者。珠三角地区在产业发展草创时期,没有遵循这个规律,这个规律要显示出来,它需要一个过渡时期。事实上,现在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工资也正在增长中。
与内地很多城市以及珠三角有些城市相比,佛山在医保、社保等方面提供了不错的基本保障,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人口在这里能感受到温暖,而我在实地调研中也发现,不想就业的农村中年人口比例可能被夸大了。因此,我们对这个问题不要看得过于严重。
那么,30—50岁的农村“食红族”需不需要就业?当然需要。人活着,除了温饱,还要体面,要有尊严。尽管社会上也有没有尊严不体面的人,但这些人不能太多。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如果这些人比例太大,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分红低的村,要想办法解决中年人的就业问题。
中年人的就业如何实现呢?第一,佛山现有的城市经济要进一步做强做大,传统产业不能丢掉,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现代产业,改善投资环境,提升佛山整体经济水平,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才是治本之策。
第二,城市化不能停,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仅能吸收青年人就业,也能解决中年人的就业问题。因为工商业发展起来后,与之配套的第三产业也会得到发展。而有些第三产业,能为中年人提供就业机会。
再者,确实需要对中年“食红族”进行培训,以培训带动就业,并慢慢在这个群体中形成一种向上的风气。
另外,南海可以通过“村改居”、“三旧改造”项目等等措施,把不雅观的居住环境改变过来,环境有所改观后,人的精神面貌也会不一样,会产生高端需求,就业培训的基础也会得到改善。
农村要让人才住下来
农村集体经济要吸引人才,需要改变两个环境,一个是投资环境,一个是就业环境,要让人才住下来。人居环境、就业环境和对资本家友好的投资环境一样重要。
南方日报:南海实行“政经分离”之后,经联社主要负责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一个数据是,截至2011年底,南海村(居)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达260亿元,集体经济组织可支配收入51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经济总量,谁将支撑起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否考虑引入职业经理人打理集体经济?
党国英:在物业经济中,珠三角农村地区经联社作为要素的提供者,主要提供土地和厂房,管理集体经济资产,可能不需要多么高超的管理水平。集体经济负责人把物业经济管好,让村民们不吃亏,这也是应该的。但是,珠三角地区如果要继续做大做强的话,一定要将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开放,要不吝惜地去接受外来人。在这个时代,如果哪个地方还在户口问题上思想不解放,将来会有苦日子过。
农村集体经济要吸引人才,还需改变两个环境,一个是投资环境,一个是就业环境,要让人才住下来。人居环境、就业环境和对资本家友好的投资环境一样重要,佛山要同时打造好这几个环境。这样才能解决你说的支撑的问题。
另外,佛山要成建制地引进智力,不是说引进一两个大学生、博士生、海归,而是引进大量的研究所,兴办高等学校,发展总部经济和总部文化,引进国际机构等。
我想强调的是,珠三角地区应该考虑如何用好大学生村官?大学生进村,不一定要当村官。我主张让大学生做专业合作社的经理助理,甚至当经联社社长的助理也未尝不可。大学生村官,最后如果进不了公务员队伍,又没积累起职业资本,那他们的前程谁来负责?但如果大学生能去做专业合作社经理助理,那就是要闯市场,要参与管理,他在就业市场上就有了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他们培养成村集体资产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基层不缺搞服务的人,缺的是搞活基层合作社经济的专业的领导人。政府甚至可以给大学生发工资,让他们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经理助理,我相信龙头企业对此也是欢迎的。
股权固化是方向但推行难度大
目前南海已经打造了一个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更深入的改革是改造经联社,打造一个“改居村民”的股份交易平台。
南方日报:2009年,南海开始在19个村中探索股权固化到户,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桂城平南村。该村以2009年12月15日24时为时点,将全部资产折股量化,固化到户,并以户为单位进行管理,总股权数不再增加或减少,生不增死不减。股权流转只能以户为单位,在平南村的户与户之间流转。但是在南海农村基层,仍有不少村民反对股权固化到户。对此,你如何看待?
党国英:我赞成股权固化。要是不固化,会遇到这样一种状况,即凡是公共资源就没人珍爱。而且,公共资源的领导人,还得高风亮节,这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个品质,往往公共经济就搞不好。即使设计再完美的监督制度,也难以防范问题的出现。股权固化是方向,但是推行难度很大。现在部分村级干部,已形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
南方日报:南海“改居村民”的长远利益如何保障?
党国英:目前,南海已经打造了一个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更深入的改革是改造经联社,打造一个“改居村民”的股份交易平台。具体办法是: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改造现有经联社,使股份具有可交易性,经联社具有开放性,建立股份交易中心。政府成立股份交易监管机构,制定交易规则。经联社的资产由交易中心代管,各个经联社仍然拥有农地使用和未来农地转用的权利。
全区设立一个股份交易中心。股份交易中心参照深交所体制建立,实行会员制。交易者委托会员单位的营业部完成交易。
股份社的资产和分红账目向社会公开,给交易者提供出价依据。股份交易收取手续费,手续费的一部分收入补贴原始股份拥有者的养老基金交费,一部分用来支付交易中心的公共开支。对于股份的增值收取一定比例,并全部用来补贴原始股份拥有者的养老基金交费。对股份拥有的最大规模进行限制,其限额可做定期调整。一个经联社的股份在少数人手里集中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由股份持有人自愿决定是否退出交易平台,转变为普通的企业。
改革要让公权与私权各司其职
改革的切入点必须是将公共管理与经济运行的边界划分清楚,使公权与私权各司其职。所以,我认为“政经分离”这一改革举措是南海乃至全国微观社会经济基础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南方日报:您如何评价南海“政经分离”改革在新时期的意义?
党国英:南海过去创造了“股份经济社”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也创立了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在国家部署的一系列农村改革工作中,比如农村税费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南海区都领先于全国许多农村地区。
但是,从总体上看,和珠三角乃至全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一样,南海的农村社会经济体制仍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尚待通过深化改革破解诸多深刻矛盾或难题,包括如何实现村居集体经济二次转型、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社区管理重构,以及实现社区政治运行的科学化。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将以上四方面的任务称为南海区通过深化改革必须予以破解的“四大难题”,并以此实现“捍卫基层”。我以为,这个看法抓住了要害。
改革的切入点在哪里?南海区选择“政经分离”为改革的突破口。以上四方面问题的焦点是公共领域与私权领域相互交叉、重叠,公权在私权领域不当渗透,私权运行又分割公权运行的统一性,结果既妨碍了私权运行的效率,又破坏了公权运行的公正性,使社会管理无法兼顾“效率、公平和稳定”这三大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因此,改革的切入点必须是将公共管理与经济运行的边界划分清楚,使公权与私权各司其职。所以,我认为“政经分离”这一改革举措是南海乃至全国微观社会经济基础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基层可尝试“党政合一”
村党支部书记还可以竞选村委会(或居委会)主任,实现基层的党政合一。至于行政服务站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后,也可以兼任服务站站长。
南方日报:顺德农村改革推行“政社分离”,在村居建设行政服务站直接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一般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行政服务站站长。有人认为,服务站的设立,让村居从原来的党支部、村委会和股份社三驾马车变成了四套班子,村居的关系由此变得更复杂,且容易产生关系协调的难题。您认为该如何处理这四者的关系?
党国英:我理解服务站其实不是班子,没有决策权。服务站提供的服务是政府通常提供的服务,或是由村居转给政府、再由政府提供的服务,只是办事机构。我认为,村党支部书记还可以竞选村委会(或居委会)主任,实现基层的党政合一。至于服务站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后,也可以兼任服务站站长。站长也可以由村委会聘任。长期来看,服务站应由政府出资建设,并由政府派任站长。如果服务站的设立出现“半天也没有一个人来办理业务”的情形,当然应压缩站点。我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服务社会化以后,这种问题还会突出,应该作出调整。
符合国家政策 分享开发利益
在珠三角发达地区,农民自己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土地,分享开发利益,只要符合国家对土地的用途管制政策即可。如果做好了,可以实现国家、社区和农户的“多赢”局面。
南方日报:在此轮改革中,顺德希望通过推动农民上楼,来解决之前欠下的宅基地用地问题。但很多农民并不想上楼,依然喜欢单家独户的住宅。因而改革进展缓慢。对这种宅基地难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党国英:不能继续获得独栋住宅用地,与建设用地资源紧张有关。如果不上楼,什么也没有。因此,选择应该是清楚的。如果有更好的办法,那就不应强制农民上楼。从目前各种因素看,似乎没有建设用地资源给新一代人提供宅基地。他们的“单家独户住宅”可通过继承父母房产来实现。
南方日报:在珠三角地区的实践中,有人提出由政府财政出资,将一个成熟村庄的土地一次性买断,让股民一次性受益,然后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将其变成城市的一部分。对这种做法如何看待?
党国英:从改革的趋势看,这是可行的,但一定要农民自愿。不过,我还认为,农民自己也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土地,分享开发利益,只要符合国家对土地的用途管制政策即可。按后一种办法,需要有一整套改革,如果做好了,可以实现国家、社区和农户的“多赢”局面。
来源: 南方日报